[讲解]七上文言复习

[讲解]七上文言复习

ID:33376678

大小:97.4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5

[讲解]七上文言复习_第1页
[讲解]七上文言复习_第2页
[讲解]七上文言复习_第3页
[讲解]七上文言复习_第4页
[讲解]七上文言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解]七上文言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1・《论语》六则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年)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行文以刈话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课文一、二、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四、五、六则主要讲学习态度。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基础字词1.重点词语注释:学而时习之:吋,时常、常常;习,温习、复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不耻下问:认为……可耻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可以为师矣:做敏而好学:敏,聪明;好,爱好、温故而知新:IH,指学过的知识2.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3.“而”字的用法诲,诱

2、导、教导默而识之:记住思而不学则殆:危险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喜欢择其善者而从Z:釆纳、听从愉快、高兴)学而时习之(顺接)人不知而不愠(转折)温故而知新(顺接)学而不思则罔(转折)敏而好学(并列)学而不厌(顺接)择其善者而从Z(顺接)4.特殊句式①特殊句式:不亦……乎?不也……吗?②倒装句:孔文子何以谓Z“文”也?以何(凭什么)是以谓Z“文”也。以是(因此)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对我來说有哪一样)5.翻译: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就儿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了吗?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视为可耻,因此被称做a”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22.《世说新语》二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占代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Z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课文告诉人们,一个人要的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二、基础字词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去,离开;乃,

4、才相委而去:丢下、抛弃王欲舍所携人:扔掉、抛弃入门不顾:回头看有一•人欲依附:想要遂携拯如初:遂,于是;拯,救助1.重点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则是无信:信用下车引之:拉俱乘船避难:-•起歆辄难之:当即;对……感到为难既己纳其白托:纳,接纳、接受;托,请托、请求本所以疑:……的原因宁可以急相弃邪:难道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幸而、恰好;尚,还;可,肯、同意2.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3.翻译。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册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连头也没回。②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幸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③本所以疑,正为此

5、耳。先前Z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④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事情紧急就抛弃他吗?⑤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卅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23.《伤仲永》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口《临川先生文集》,通过方仲永天资过人,长大后却庸碌无为的故事,说明人的成才不能只靠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夭的教冇和培养。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辿而感伤。2.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

6、面。)二、基础字词1.通假字:扳:通“攀”,牵,弓I。2.词类活用:①父界焉:以…为界,感到惊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②邑人奇之:以…为奇,认为…是奇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④父利其然: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名词的意动用法。①伤仲永:为…感到惋惜,形容词作动词1.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①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借旁近与他,指仲永,代词。余闻Z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②于环谒于邑人:至I」,介词。于员家见在,4.补充课文注释:世隶耕:附属,隶属。未尝识书具:曾经。即书诗四句:动词,写

7、。介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父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或以钱币丐之:有的人,索取(花钱请)。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从先人还家:跟从。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5.翻译:泯然众人矣:的样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大人)指着东西(叫他)写诗,(他)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来求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