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ID:33378694

大小:279.5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5-21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_第1页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_第2页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_第3页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_第4页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第399页WHO于1984年统一了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其病因主要有病毒、细菌、寄生虫、毒素、重金属以及有毒化学物质。其症状也各有不同,从轻微胃肠炎到致命的神经毒作用,以及肝肾综合征等等。食源性疾病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临床症状为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1.食源性疾病的范畴(1)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及真菌毒素和霉

2、变食物中毒。(2)食传性疾病因摄入了被各种致病菌和病毒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而引起的细菌性及病毒性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甲肝等)、由食物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猪绦虫病、溶组织阿米巴等)。(3)其他包括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等。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及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体的发现,还会有新的食源性疾病发生;而且,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加深,营养不平衡导致的某些营养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等)和少量但多次摄入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也可能会被列入食源性疾病的范畴。2

3、.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概况虽然多数国家都已建立了疾病报告系统,但监测项目中很少包括食源性疾病,世界各国对食源性疾病的了解均较少,仅有少数国家建立了年度报告,因此食源性疾病的全球发病率很难估计。据报道,仅2000年全球就有210万人死于腹泻,其中大部分病例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有关。在发达国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数高达30%。WHO1999年的统计报告表明,食源性疾病的实际发生数要比报告的病例数多300~500倍。全球每年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腹泻而死亡的0~15儿童约170万。许多发展中国家腹泻患病率高,说明主要是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数食源性疾

4、病的临床表现为轻度自愈性疾病,但这类疾病发生极其频繁,给社会及其卫生系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在1997年的美国,单单是由主要病原体所致疾病,其产生的医疗费用和经济损失就高达350亿美元。1991年霍乱带给秘鲁的损失是,价值5亿美元的鱼及鱼产品。3.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有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三大类。其中以生物性病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最为多见。这些致病因子种类繁多,以各种方式污染食品,引发食源性疾病。导致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食品原料被细菌或细菌毒素等病原物质污染,而烹调时加热方法

5、不当或加热时间不够,如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因葡萄球菌毒素耐热,一般的烹饪加工方法不会杀灭毒素,因此引起了中毒。(2)烹调后的食物冷藏方法不当或在较高的室温下存放,如将温热的食物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存放于冰箱中。(3)有化脓性疾患的感染者或健康带菌者(如手指感染、上呼吸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甲肝病毒携带者等)直接接触食品,造成的食品污染。4)烹调或存放食物时使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加工工具或容器,使有毒物质迁移到食物中;使用不符和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或加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5)食品加工过程中误将有毒物质当做食物

6、食用,或者由于食品中混有不可食用的有毒物质,如误将硝酸盐或白糖加入到食品中。(6)卫生状况差,在不良条件下烹调食品或制作生熟食品的刀具、案板、容器没有分开食用,造成生熟交叉感染。(7)制备好的食物与食品供应时间间隔过长或在较高室温等不良条件下长时间存放。(8)剩饭菜回锅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足。WHO欧洲食源性感染及中毒控制中心提供的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有一般人熟知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改善总体卫生状况。其中大部分危险因素都与消费者有关,但有30%以上的消费者却不清楚这些食源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所以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食源性疾病流

7、行的危险因素(按重要顺序排列):1冷藏不当2不良的卫生状况3感染者造成的污染4加热不当5使用污染了的器具6制作过程中的失误7交叉感染8制作的过早9最后制作时污染10保温不当11储存的时间过长12剩饭菜回锅加热不充分13食用生配料4.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因素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因素大致分为社会、经济和检测技术三类。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指饮食习惯的改变和数亿人口的跨国流动。生活方式与食源性疾病关系密切。现代人喜吃生食和海产品,而许多鲜果和蔬菜都是大肠杆菌O157:H7等细菌的载体,加之排放的有毒化学物质通过海水而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以及人口跨国流动导致

8、居住条件变差,饮用水供应和废弃物处理压力很重,这些都增加了食源性病原体传播的机会。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指预包装方便食品、贸易全球化和新工艺、新技术等的运用。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