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0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ID:33385061

大小:13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5

200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200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200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200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200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得益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回答1—5题  1.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主要是指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D.促进了各地的交流  2.下列著名工程或成就,得益于全国大一统政权的是  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④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2、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具备这一特点的是  A.春秋诸侯争霸战争B.金军进攻中原的战争  C.蒙古统一全国战争D.隋朝远征高丽的战争  4.元朝时,中央政府在下列哪些区域首次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管理  ①西域②西藏③台湾④黑龙江流域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当今世界民族矛盾突出,而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保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坚持了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3、③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④不断缩小民族差异的方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古代中国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回答6-9题  6.下列关于孔子的四幅图,有一幅明显和孔子所处时代不符,它应是  7.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这是  A.张衡对日食做出的科学解释B.《论衡》对物质构成的阐释  C.《史记》对天文现象的记载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8.“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甚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

4、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的作者应是  A.李贽B.黄家羲C.严复D.孙中山  9.下列作品,反映了西学东渐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③④  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历史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回答10-14题  10.之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制定了较完备的斗争纲领B.主张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统治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1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  A.改变孔子儒学宗师的形象B.引导人民正确认

5、识孔子  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D.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12.孙中山提出的“民权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不同派别间的矛盾  13.中共在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时分别采取了和平解决和坚决回击的策略方针这两种不同策略方针的相同作用是  A.强化了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B.孤立了国民党顽固势力  C.挫败了国民党亲日派的阴谋D.促进并维护了国共合作  14.21世纪40年代,先后在重庆和北京召开的两次政协会议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在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协议基础上召开的  B.都涉及到民

6、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C.各民主党派都积极参加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都制定了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和学习西方成为两大历史主流,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激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回答15—18题  15.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①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②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③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④讲究斗争策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16.关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认识,正确的是  A.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B.二者对西

7、学的认识截然不同  C.二者都反对封建专制D.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17.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阐释的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孙中山“三大政策”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不包括  A.五四运动B.十月革命C.护法运动D.五卅运动  18.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事例是  A.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第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