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分析

ID:33396762

大小:659.7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2-25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分析_第1页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分析_第2页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分析_第3页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分析_第4页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前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据糖尿病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简称IDF)调查显示,目前全球约有糖尿病患者2.85亿,如按此速度增长,到2030年估计约有5亿人受糖尿病困扰。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1]以上的成年人中,年龄标准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糖尿病带来的各系统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给家庭以及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2010年全世界11

2、.6%的医疗卫生费用花费在糖尿病的防治上,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将导致557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2]T2DM)为主,占90%以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含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病理表现为松质骨骨小梁数量减少,变细或断裂,皮质骨多孔、骨板结构异常,致骨量下降,其机械功能明显受到影响,其生物力学性能降低。OP最早由1885年欧洲病理学家

3、提出,根据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显示: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受到骨质疏松威胁的约有2亿人,患骨质[3]疏松症的约有7500万人。在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心血管、脑血管、肾、眼、皮肤和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已被普遍认识,而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近年来才得到医学界的认识和重视。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Diabeticosteoporosis,DOP)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长期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致残率亦是极高。[4]研究表明,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50%-60%,本病属于继

4、发性骨质疏松症,目前1型糖尿病可以导致骨量减少已得到比较统一的认识,其患病[5]率高达48%-72%,而2型糖尿病对骨量的影响尚未得到统一的定论。Schwartz[6]等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约为20%-60%。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受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环境和内分泌多种激素的影响,其发病机理及影响因子复杂,早期易被忽视,不易诊断,发生率高,到后期常并发骨折,6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故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尤为重要。[7]目前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Elizabeth

5、等认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血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而使得成骨细胞数量[8]减少,活性降低,成骨作用减弱,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高血糖所致渗透性利尿,导致钙、磷等从尿中大量排出,而高尿糖又阻碍肾小管对其重吸收,故钙、磷浓度降低,低血钙及低血镁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使甲状旁腺素[2](PTH)分泌升高,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密度下降;瘦素(Leptin,LP):LP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分泌性蛋白质,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LP可促使骨髓基质向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破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转化,从而促进骨形成、维[9]持骨量和骨质量。骨矿密度

6、与肥胖正相关;体重指数(BMI)低,易合并骨质疏[10]松。糖尿病肾病可以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骨钙动员增多而导致骨量减少;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时,可影响活性维生素D[1,25-(OH)2D3]的形成,肠钙吸[11]收减少,脂肪肝越严重骨质疏松发生率亦越高;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可影响骨血管分布,导致骨组织供血不足和缺氧,使骨代谢异常,这是导致或促进DOP发展的因素之一。此外,遗传因素及药物影响亦是DOP的发病原因。临床上治疗DOP主要从糖尿病原发病及骨质疏松两方面入手。治疗糖尿病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选择口服药或是胰岛素控制血糖。骨质疏松的治疗包括

7、基础措施和药物干预。其中基础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主要避免嗜烟、酗酒等;对饮食中钙供给不足的,应补充适当的钙剂,维生素D等,适当的户外运动和日照,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的吸收,从而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药物干预骨质疏松作用机理多为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及改善骨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类,双磷酸盐类: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进而抑制骨吸收;降钙素类:减少破骨细胞的数目并抑制其生物活性,并能明显缓解疼痛;雌激素类:抑制骨转换的发生,阻止骨质丢失;甲状旁腺素(PTH):促进骨形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选择性的作用于雌激素靶器官,与不同形

8、式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生不同生物学效应;锶盐(strontium):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分布于人体软组织、血液,少量存在于骨骼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