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综合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宽带无线综合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ID:33399625

大小:2.44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2-25

宽带无线综合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宽带无线综合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宽带无线综合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宽带无线综合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宽带无线综合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宽带无线综合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宽带无线综合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当前主流的BWA系统物理层普遍采用OFDM/OFDMA等调制多址技术,使得从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的空中接口链路无线频谱的利用率较之GSM,CDMA和PHS等无线接入系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由于BWA技术普遍用于2GHz以上的频段,其可用信道带宽比较宽(大于10MHz,最大可以达到GHz数量级),这两方面的因素就会导致实际承载业务带宽大,能够满足高吞吐量宽带数据业务的需求。4、灵活的链路自适应技术通常,BWA系统能够支持从BPSK、QPSK到QAM等多种调制类型,并且系统能

2、够根据链路状况动态、灵活地调整上、下行链路中的调制类型,并与ODM/OFDMA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5、MAC层具备调度机制空中接口的MAC层能够通过不同典型业务的带宽请求进行调度,使BWA系统实现端到端的QoS成为可能,也有效保证了BWA系统对多业务的支持能力。6、动态带宽分配能力BWA系统能够支持同一扇区内不同终端之间的动态带宽分配和同一终端中不同接口之间的动态带宽分配,一方面提高了系统的频率使用效率,改善了频谱效率;另一方面也配合了MAC层的调度机制,从而更好地支持多业务并发机制。

3、7、安全性通过数据包加密封装和密钥管理等手段实现空中接口数据的加密传输;通过网络管理上的防火墙、地址/协议过滤和MAC地址锁定等一系列策略,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系统不同级别的安全性要求。8、承载业务正从话音及数据兼顾的业务向面向纯数据的业务转化传统的BWA技术作为有线接入的替代和补充,可以同时承载TDM和D两类业务,随着网络融合和演进,BWA技术正在向以P承载为主,将话音作为Ⅲ的一种业务的方向转化,空中接口从开销、调度到纠错等环节,都具备了典型的P特征。9、应用模式正在从固定向移动方向转化从传统的点对点微波通

4、信系统,发展到点对多点的分配式通信系统;从固定接入向游牧接入、便携移动和移动加广域漫游的方向演进,BWA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1.1.3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分类BWA技术涉及的应用领域很广,因此,也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主要的类别划分如下所趔2】:1、按照不同的覆盖区域划分第一章绪论(1)个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厘米到几米,代表。(2)局域网覆盖范围从几米到上百米,带宽,WLAN是其代名词。(3)城域网为不同设备间提供双向短程通信,以蓝牙技术为可以为一定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共享的、无线接入覆盖范围为几千米

5、数量级(3~5千米是典型值,点对点链路的覆盖可以高达几十千米),可以提供支持QoS能力和一定范围移动性的共享接入能力,MMDS、LMDS和WiMAX等技术都属于城域网范畴。(4)广域网覆盖范围更广,最主要的是可以支持全球范围内广泛的移动性,属于B3G和4G的范畴,IEEE802.20中的iBurst和FlashOFDM等技术是该类技术的前身。2、针对电信运营商级的应用需求进行划分(1)无线局域网(Wu蝌)技术以IEEE802.11a/b/g和ETSIHIPERLAN/2标准为代表,覆盖范围通常在几十米到1

6、50米之间,其目标是对有线局域网进行无线扩展,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实现有线局域网的功能,并以比有线网络更加方便、灵活的方式,进行网络安装和维护。(2)固定无线接入(FBWA)技术以早期多路多点分配业务(MMDS)和本地多点分配业务(UMDS)为代表,目前正在向IEEE802.16系列(不包括IEEE802.16e.2005)技术演进;其覆盖范围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其目标是提供与有线接入质量相当的高速率无线接入服务,并最终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连接。(3)移动无线接入(MBWA)技术以IEEE802.16e

7、一2005和IEEE802.20标准为代表,其覆盖范围在几千米以内,有移动通信网络小区规划特点,其目标是提供在120krn/h(IEEE802.16e.2005)和250km/h(IEEES02.20)的典型移动速率下的超高宽带接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未来对高宽带数据传送的需求【31。1.2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概况及本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新一代商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特别是WMAN和WWAN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无线远程接入技术,比如MMDS和LMDS提出了挑战。4宽带无线综合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WWAN的研究

8、刚刚起步,尚不成熟。WLAN虽然具有接入灵活、传输速率高、综合成本低等突出特点,但在可靠性、系统容量、覆盖范围、安全性、节能控制、服务质量和移动性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由于WMAN具有高效、大容量、抗衰落和抗多径的非视距传输特点,客观上必然成为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核心,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注意力。目前,WMAN已经形成了以IEEE802.1x系列为核心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体系。为了更好地推动WMAN行业的发展,20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