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ID:33410219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5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_第1页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_第2页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_第3页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_第4页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巴蜀中学罗伍庭研究小组制作结题报告课题名称: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课题组长:罗伍庭课题组成员:罗伍庭、唐鹏、蒋奇作、陈庄闽、张晋恺、徐铭、杨林、余健、向帅指导老师:蔡乐课题的提出:在21世纪的现代生活中手机辐射这样的事很多,因为辐射引起的事故也很多,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这个问题在手机上也日益严重,于是我们决定进行课题研究,做“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之影响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能让大家了解手机辐射的现状,引起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的重视。我们也希望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研究活动的辛苦与快乐,求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与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研究步骤:①分工在网上查阅资料,最后一起汇总。②结合资料讨论研究活中手机辐射的产生、特点、危害。③询问专业人士手机辐射的产生、特点、危害。④小组一起总结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⑤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减少手机辐射对我们的影响。⑥用我们的猜测做成问卷调查,分组在街头、网上调查。⑦一起汇总,并找专业认识得出应对方法及那些人应最容易受害。⑧最后一起写究结果,应对方法。方法及人员分工:a.职位主持人:罗伍庭发言人1:向帅发言人2:余健抄写员1:蒋奇作抄写员2:张

3、晋恺调查员1:陈庄闽调查员2:杨林实践员1:唐鹏实践员2:徐铭b.分工每次活动通过抽签自由组合,完成任务。巴蜀中学罗伍庭研究小组制作活动过程第一阶段:上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第二阶段:写开题报告。第三阶段:制作调查问卷与统计。第四阶段:访问手机公司有关人士,了解我市现今的手机辐射状况以及他们对手机辐射问题的实行的方案。第五阶段:实地考察,了解我市目前的手机辐射状况和广大群总对手机辐射问题的看法以及治理该问题的建议。第六阶段:整理资料,进行讨论研究分析,得出最后成果,写结题报告。得出结论:手机辐射的产生及特点:1.手机辐射的产生:手机之

4、所以能够随时打电话,是因为它通过电磁波时刻与基站保持着联系.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就会向发射基站传输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细胞,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不同,所表现出的功效也不一样.广播,电视的电磁波信号能被收音机,电视机吸收,人体对它没有直接感觉,被称为非热效应.红外线能让人感觉发热,被称为热效应.而手机辐射的频率在广播,电视信号和红外线之间,它既有部分热效应,也有一部分非热效应.应该指出,手机信号频率在

5、800~1800兆赫之间,手机辐射与X射线,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仅是一种带能量的电磁波,有能量而无质量,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是非电离性辐射场.手机辐射的大小,在国际科学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计量标准,就是所谓的SAR(SpecificAbsorptionRate的缩写)值.SAR值代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即比吸收率,也称为电磁辐射测量值,单位为瓦/千克.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1990年,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了手机电磁辐射的衡量技术标准.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

6、(ICNIRP)也制定了类似的技术标准,标准中均采用SAR值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只不过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手机辐射控制上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规定手机辐射最大值为2.0瓦/千克,美国却把1.6瓦/千克(由于计算依据不同,相当于欧洲的1.0瓦/千克)定为安全标准.而目前欧洲通行的2.0瓦/千克的标准已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赞成和鼓励,也被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使用.需要指出的是,据近些年研究,国际上一般认为,手机辐射值在2.0瓦/千克以下时,其对人体的损害微乎其微;辐射值在1.0瓦/千克以下时,可以保证其对人体无害.为此,各国都

7、在斟酌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我国制定中的《标准》就可能强制采用1.0瓦/千克的世界最严格标准.2.手机辐射的特点:当电磁辐射照射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吸收能量的多少,不仅与吸收机体的形状,大小和组织的含水量有关,还与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等有关.含水量高的组织如大脑,皮肤,内脏器官,肌肉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较多;含水量低的组织如脂肪,骨骼吸收的能量较少;电磁辐射的频率越高,穿透力越小;频率越低,穿透组织越深.人体对射频—微波段的吸收分以下几个部分:次共振区:频率小于30MHz,人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随频率的上升迅速升高.共

8、振区:人体共振区的频率范围大约为30~300MHz,头部共振吸收频率高达400MHz.巴蜀中学罗伍庭研究小组制作热点区:频率范围大约为400~3000MHz,由于局部共振,造成小范围发生显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