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ID:33413029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_第1页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_第2页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_第3页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赤枯病的发生成因与防控措施浅析陈金宏1 邵耕耘1 杨呈芹1 马秀凤1 张雅东1 陈宝玉1 衡德如2 刁品年2(1江苏省宝应县植保植检站,江苏宝应225800;2宝应县望直港镇农业服务中心)摘要:赤枯病是水稻的生理性病害,2009年该病害在我县部分地区发生重。调查表明,不同稻作方式、不同栽培管理、不同品种间病害发生程度差异明显,直播稻重于机插秧,机插秧重于麦套稻,低洼积水、长期深灌田重于干湿交替管理田。初步分析,导致病害重发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天气(盛夏不热,气温低,降雨少,长时间的低温寡照)及栽培管理不当等。病害防控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预防为主,依据不同发生类型进行针对性的防治,通过

2、加强水浆管理,增施钾肥,适时搁田,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苗情转化,及时防控病害。关键词:水稻赤枯病;发生成因;防控措施赤枯病俗称铁锈稻,是水稻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生育期推迟,分蘖减少,穗小粒少,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2009年赤枯病在我县部分地区发生较重,高的田块病株率达100%,不同地区、不同田块发病不同,及时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成为防控的关键。在调查、分析今年赤枯病发生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控措施。1症状特征病害一般多于水稻分蘖初期开始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而小,心叶窄挺,老叶黄化。初

3、期叶片略呈暗绿色或深绿色,随后基部老叶尖端先出现褐色小点,病斑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铁锈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扩大,叶片由叶尖向基部变褐枯死,由下部叶片高上部叶片蔓延,严重的全株只留下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望似火烧状,叶鞘发病和叶片相似,产生赤褐色小斑点,以后枯死。拔取病株,可见根部老化、发黄,呈赤褐色、软腐状,白根极少,严重的变黑腐烂,植株僵苗不发。叶蘖以预防为主,依据不同发生类型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4、2发生特点4赤枯病作为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往年在我县也有所发生,呈局部零星发生状态,发生面积约66.7hm2。今年赤枯病是近几年来发生最重的一年,7月中旬末下旬初集中显症,发生面积达6606.7hm2,涉及的稻作方式主要为直播稻、机插秧。2.1不同稻作方式发病差异明显。7月27-29日,在泾河、望直港、射阳湖三镇进行典型调查,调查的稻作方式分别为麦套稻、直播稻和机插秧,涉及12个村20个组,调查总田块数为125块。从调查的情况看,直播稻重于机插秧,机插秧重于麦套稻。表1  不同稻作方式赤枯病发生情况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稻作方式病株率(%)幅度平均7月27日望

5、直港镇直播稻22-100817月27日泾河镇麦套稻0-203.97月29日射阳湖镇机插秧6.4-44.816.72.2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发病差异明显。从望直港镇调查的情况看,水浆管理得当,干湿交替管理的田块,发病轻,而低洼积水、长期深灌的田块发病重,如军师村的长期深灌田病株率92-100%,平均97%;秸秆焚烧或离田的田块发病较轻,病株率为22-50%,而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病株率在80%以上,秸秆还田的田块略重于秸秆未还田的。2.3不同品种间发病有一些差异。表现相对较重的品种有武育粳3号、淮稻10号、镇稻系列等,初步分析,可能与不同品种对钾的敏感性有关。3发生原因赤枯病是土壤环境、栽培

6、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内因主要是稻株缺钾。钾主要以水溶性的形态存在,在秧苗体内具有高度的移动性。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秧苗根系对钾的吸收减少,营养比例失调,钾、氮平衡被打破,稻株体内钾含量不足,秧苗基部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生叶片中再利用,而下部老叶则表现出褐色的锈斑。3.1天气条件:7月份,大面积水稻处于分蘖期,机插秧等分蘖盛期在7月10日左右,直播稻、麦套稻分蘖盛期在7月204日左右,正是易感赤枯病的生育期。据气象资料分析,今年7月份平均气温为27.2℃,是2005年以来的第4位,比去年同期低1.53℃,降雨35.4㎜,是2005年以来的第5位,比去年同期少187.6㎜。盛

7、夏不热,气温低,降雨少,长时间的低温寡照造成稻田水温、土温低,根系发育不良,水稻吸收钾等营养元素的能力降低,诱发赤枯病。表2 2005-2009年度7月份天气情况年度平均气温(℃)降雨量(㎜)200527.85398.1200627.91333.0200726.91449.6200828.73223200927.235.43.2栽培管理:低洼积水,长期深灌,水浆管理不当,土壤通透性差,长期缺氧,还原性强,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H2S等),毒害根系(根赤褐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