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

ID:33415252

大小:58.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2-25

五代辽宋夏金元_第1页
五代辽宋夏金元_第2页
五代辽宋夏金元_第3页
五代辽宋夏金元_第4页
五代辽宋夏金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代辽宋夏金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讲 五代十国时期一、五代(北方)梁:907,朱温在汴州,基本上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后唐所取代。唐:923,沙陀人李存勗,都魏州,后都洛阳。晋:936,沙陀人石敬塘,都太原,后都开封。儿皇帝。(石:45,契丹耶律德光34,石称为父皇帝,己则为儿皇帝,割十六州)汉:947,沙陀人刘知远。太原,后开封。周:951,郭威。开封。二、十国(南方)吴:本为唐节度使,902年,唐封为吴王,都广陵。南唐:921,杨行密子杨溥称帝。937大将李昇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后历李璟、煜二帝亡。父子二人,文学才华高。吴越:钱鏐(liao

2、),唐镇海、镇东节度使。902为唐封为吴越,904封越王。907为后梁封为吴越王。都杭州。前蜀:王建,唐神策军将领。903年,唐封为蜀王。907年,称帝,国号蜀,都成都。925年,为后唐灭。后蜀:孟知祥,后唐西川节度使。933年,后唐封为蜀王,934称帝,国号蜀。965,为宋灭。与南唐同为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闽:王潮,唐末威武军节度使。906年,其子王审知为后梁封为闽王。海外贸易发达。945年,为南唐灭。南汉:刘隐,唐末清海军(岭南东道)节度使,后梁封为南平王、南海王。其弟䶮于917年在番禺称帝,国号大越,次年称汉

3、。史称南汉。971年,为宋灭。楚:马殷,唐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为楚王。927被后唐封为楚国王,都潭州(长沙)。951年为南唐灭。南平:高季兴,本为后梁朱温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封其为南平王。为十国最小最弱的一国(湖北西部)。963年,为宋灭。北汉:十国中唯一在北方建立的政权。郭威夺后汉建后周,刘知远弟刘崇割据山西,都太原。史称北汉。第二讲 宋史第一节 宋代的历史地位一、学术大师论宋史21/211、严复: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

4、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致熊纯如的信》)3、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宋史职官志考证序》)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论再生缘》)4、钱穆《理学与艺术》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革,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

5、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5、刘子健:南宋的文化。可以算是人类史上,在工业革命以前,一个华丽的奇迹。——《两宋史研究汇编·背海立国与半壁河山的长期稳定》6、漆侠:经济的两个马鞍形秦汉时期发展至第一个高峰,魏晋以下衰落,唐始得以恢复、回升(第一个马鞍形)宋代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元代急遽下降,至明代中叶恢复至宋代水平。(第二个马鞍形)从明代中叶到清初,社会生产虽然有所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迟缓和停滞,展现了中国封建制的衰落。(《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两宋政治经济问题》)7、(日)内

6、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的唐末至五代为过渡期。上古:至后汉中叶;中古: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近世:前期,宋元;后期,明清。第二节 宋代社会的新特征(政治)一、隋唐贵族制衰废,宋朝强大的君主独裁制兴起1、六朝隋唐:君主并无绝对之权力,尽管王朝有更替,贵族的地位、名望并无大的影响。1)太宗朝氏族志修订;2)文宗嫁女崔氏,被拒。叹:吾家已有天下过二百余年,门地岂仍不及崔、卢。3)《宋史》卷262《刘温叟附刘烨传》: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21/212、官

7、制上的文武分离  文官政治取代了唐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这一创制为宋以后的各代所遵守。二、科举制度与新型士大夫力量的崛起(进士)。唐290 266(榜) 6603(总) 13(年均)宋322 130    110000   340元98  16     1139   12明277 93     24624   89清268 114    26888   100北宋每年贡举人数:唐代的4.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6倍。北宋每年正奏名人数:唐代的2.7倍,元代的18倍,明代的2.4倍,清代的2.1倍。北宋贡

8、举特奏名进士、诸科登科者:25000人正、特奏名、诸科登科总数:61000人,特奏名登科者占贡举登科总数的41%。。参见张希清:《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国学研究》第2辑特点:没有家世背景,出身清贫。科举制度达到了顶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者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