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质人才成长规律

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质人才成长规律

ID:33430747

大小:62.3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5

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质人才成长规律_第1页
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质人才成长规律_第2页
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质人才成长规律_第3页
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质人才成长规律_第4页
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质人才成长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质人才成长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质人才成长规律作者简介:李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原院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喜马拉雅地区协调委员会委员,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学部主席团成员,长春科技大学名誉校长等职。长期从事区域地质研究和地质编图工作。曾主持与参加20多项国家及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编制地质图件10种,地质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目前,正主持“中国区域地质志”及中、俄、蒙、哈、韩五国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一、人才是第一资源

2、胡锦涛曾在2012年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温家宝也曾在2009年11月3日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求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历史的经验证明:一项科学的新发现,一个学

3、说或理论的诞生,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都与一位名家或伟人的名字相伴生。16世纪,以笛卡尔、莱布尼兹、布丰等为代表的科学先驱,先后提出以地球演化为核心的地球学说,成为而后几百年地质学家不断证实和补充的模型。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建立了“将今论古”的地质学说,奠定了地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成为“活动论”的先驱和诞生“板块构造”学说的前奏。在中国,李四光创建了“地质力学”的学说,黄汲清创立了“多旋回”构造理论等等。2010年,国土资源部党组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3大人才工程5项

4、重大人才计划。其中,3项人才工程包括:(1)高层次创新型国土资源科技人才培养工程;(2)国土资源管理与国土资源经济人才培养工程;(3)地质找矿一线紧缺人才培养工程。5项重大人才计划包括:(1)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国土资源高端人才引进计划;(3)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优秀人才不只是一项生产要素,更是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人才流向哪里,兴旺发达就到哪里。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决定着一项事业的成败,决定着一个单位的枯荣,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我国作

5、为一个地质大国,需要成长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素质的地质人才大军。这支大军既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方法各分支学科一批将才、帅才、领军人才,也包括一批管理专家和地质矿产战略研究专家,更包括若干个大师级人才和世界级科学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才能繁荣地质事业,从地质大国走向地质强国。二、新时期地质工作特点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进步,新时期地质工作出现了许多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化”,即:(1)目标任务的双重化;(2)服务领域的社会化;(3)调查研究的国际化;(4)科技支撑的最大化。1.主要

6、目标任务的双重化一一地质工作面临着矿产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任务发达国家,把矿产资源与环境地质置于同等重要位置,甚至更强调环境地质的重要性。但在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研究仍置于优先地位,但同时越来越强调保护和优化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在矿产资源方面,强调“立足国内”,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当前,地矿行业正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强调“攻深找肓”的重要性,力求取得找矿的重大突破。在环境地质方面,强调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上,强调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7、。1.服务领域的社会化——地质工作的社会功能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大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空前扩大,除地质资源勘查和环境地质探查评价外,尚服务于重大工程(桥梁、水坝、海底工程、地下管线等)勘探、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废弃物地下储存、农作物的优化、影响人体健康的地球化学探查等,从而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学科一一工程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军事地质、旅游地质、医学地质等。由于地质科学涉及地球起源、生命演化、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以及海陆变迁等人们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地质学也成为普及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因

8、而,近年来各国编撰出版了一系列普及地质知识的丛书和图件。2.调查研究的国际化一一国际地质科技合作交流空前活跃近年来,地质工作及地质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凸显,主要表现:第一,双边和多边合作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这种合作既包括陆地,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