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ID:33440654

大小:56.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6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_第1页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_第2页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诊科I矢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1:急诊科设置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1)按照要求急诊科设置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急诊“绿色通道二标志醒目,无障碍,通道衔接通畅,设置了急诊导医。(2)急诊医疗专业设内、外科两大系列,护理工作由急诊科护士担任。(3)专业队伍相对固定,确保急诊观察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2%,监护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1%,固定人员按核定床位的1%设置,副高以上人员大于1/3的标准。(4)根据急诊工作的要求,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满足急诊

2、病人的需要。检查标准2:急救技能掌握(附件1:急诊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诊治及操作技能)(1)急诊医务人员经过医院和科室的培训和考核,能够熟练掌握急诊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的诊治及相关技能(考核办法见附件2急诊急救培训与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见附件3)(2)熟悉院前急救程序(见附件4:院外急、往诊接待流程);(3)熟练使用抢救设备。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1)坚持岗前培训制度,急诊医师须经过急诊专业培训后上岗(抽查附件1、2内容);(2)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检查急诊医师专业培训记录、资料和急诊抢救工作记录,查看标准执行情况。(3)每月进行急诊业务学习,及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3、4)及时组织新员工进行院前、院内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保障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喉罩管技术,不断提高急救技能。检查标准3:急救设备、药品的配备及完好率考核方法:(1)设备设施:实地査看急救设备设施是否定位放置,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完好率能否达到100%,对于临时故障设备是否加以标识及有无应急措施。查看急救设备维修保养记录、交接班记录及设备的调配方案;(2)急救药品及急救物品:查看药品、急救物品的准备是否齐全足量,有无过期药品和消毒物品。现场查看各种无菌包及治疗盘的使用情况;查看质控小组抽查情况记录,查看药品、物品的交接班记录;(3)现场查看救

4、护车车况及随车必备抢救设施、物品情况;改进措施:(1)急诊抢救设备每天有专人负责,做到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并记录交接班记录,保障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应急状态。按照要求建立各类设备的应急调配预案,以备应急使用。对于发生故障的急诊抢救设备,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及医院设备管理员,并进行设备故障报告登记,同时启动应急调配预案。(2)严格执行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每天进行急救药品、物品交接班清点登记,所消耗药品、物品应及时补充,过期药品及物品应及时淘汰。(3)医用救护车满足需要,处于应急状态,车载设备齐全(车内必备担架、氧气、急救箱、抢救药品等,完好率100%)检查标准4:急

5、诊管理(1)查看急诊制度(见附件5急诊工作制度)、首诊负责制、急诊交接班制度和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2)急诊环节管理(见附件6危急重症抢救制度、附件7危急重症患者管理制度、附件8急诊绿色通道的有关规定):急诊辨识及分诊处理能力;急诊“绿色通道“(高效、安全、便捷)情况;科间紧密协作情况,患者转归处理等;(3)建立重点病种(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症、休克、创伤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4)每月召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考核方法:(1)模拟现场检查急诊制度及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6、2)模拟现场检查急诊抢救,查看5分钟内抢救措施到位情况;(3)查看重点病种(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症、休克、创伤等)急诊抢救记录;(4)查看质控小组检查情况记录、查看质量管理会议记录情况。改进措施:(1)加强急诊工作制度和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交接班和会诊制度的落实,任何科室不得拒绝和推诿病人,跨科病人由首诊科室负责或协商解决,科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执行情况。(2)对急诊科留观病人应做好交接班工作,对于留观时间达8小时以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作出进一步处置意见。(4)建立创伤、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症、休克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证急诊

7、抢救工作及时有效,确保完成5分钟内抢救措施到位、急诊留观时间口2小时、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口0分钟等各项质量指标。(5)急诊检验、放射、输血、药房、B超按照要求24小时接诊,会诊、留观、手术、住院、转诊等环节职责明确,落实规范。检查标准5:急诊抢救I矢疗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完整考核方法:(1)质控小组定期抽查留观病历,检查留观病历病程记录情况,首次记录由首诊医师完成。病志中必须记录生命体征及重要阳性体征,记录每8小时不应少于2次,急、危、重症随时记录;8小时内耍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交接班、转科、转院等应有病程记录、有详细的会诊记录和急诊留观医师执行记录;留观72小时

8、应有病情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