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畜牧渔业论文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畜牧渔业论文

ID:33451819

大小:58.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6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畜牧渔业论文_第1页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畜牧渔业论文_第2页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畜牧渔业论文_第3页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畜牧渔业论文_第4页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畜牧渔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畜牧渔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畜牧渔业论文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刘婧美1,饶庆贺2(1.秦皇岛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处,河北秦皇岛066000;2.秦皇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大型水母暴发已经成为造成海洋生态灾害的突出问题,秦皇岛作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重要的渔业产出城市,近岸海域的水母暴发已经对旅游业和渔业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有助于减少水母暴发引起的海洋灾害性事件。本文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

2、危害进行了概述,对水母暴发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母暴发防治对策,以期为预防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水母暴发;危害;原因分析;防治对策近年来,水母灾害性暴发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它是继赤潮之后又一海洋生态灾害现象,是海洋环境恶化的表现,由于其危害较大,暴发原因尚未确定,控制措施暂停留在采捕阶段,水母灾害性暴发已引起国际领域的高度关注,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秦皇岛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游客千万余人次;秦皇岛也是重要的渔业产出城市,鱼虾贝等渔业水产品销往诸多地区,而水母暴发则是影响秦皇岛旅游

3、业和渔业等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分布在秦皇岛近岸海域的水母主要有海月水母、海蜇、沙海蛰,还有少量的白色霞水母,能够引起水母暴发的水母主要是海月水母和沙海蜇。本文对水母暴发危害进行了概述,并结合秦皇岛海域水文和人文因素对水母暴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母暴发防治对策,以期为预防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减小水母暴发对旅游业和渔业等行业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1秦皇岛海域水母暴发及其危害水母灾害性暴发是指经济价值较低或无经济价值的大型水母在一定时间内数量急剧增加,给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行业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4、在我国,能够引起水母灾害性暴发的低经济价值或无经济价值的水母主要有海月水母、海蜇、沙海蜇和白色霞水母等[1]。秦皇岛海域的水母暴发品种主要是海月水母和沙海蜇,暴发时间常出现在6-9月。海月水母暴发时海面上及水下散布海月水母的透明个体,多出现于清晨及傍晚,伞部特有的四个圆圈十分容易被鉴别。海月水母具有弱毒性,皮肤敏感人群不慎被其蛰伤会引起皮肤过敏现象。沙海蜇暴发较海月水母暴发危害更大,一方面是由于沙海蜇个体大,近几年捕捞情况看,秦皇岛海域采捕到的最大沙海蜇直径有100cm左右,因此沙海蜇暴发的波及面积广,捕捞难度大;

5、另一方面,沙海蜇毒性较强,其触手上的毒刺能够分泌毒液,可以将游人蛰伤引起刺胞皮炎,如抢救不及时会蛰伤致死。另外,秦皇岛海域中的白色霞水母,虽数量不多,但因其繁殖快、毒性较强,同样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水母暴发对秦皇岛海域的危害主要有:一是对旅游业造成影响。秦皇岛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每到夏季,海滨浴场游玩成为游人必选的旅游项目,而水母暴发则是保障海滨浴场安全的最敏感问题之一;二是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水母暴发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大量水母不仅与其他水生生物形成竞争性觅食,抢夺饵料,还会大量捕食其他水生生物幼体,甚至会因其

6、所具有的毒刺接触水生生物而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三是对海洋渔业造成影响。水母会捕食经济型鱼虾类的卵或幼体,使渔业减产,而且大量水母可能会堵塞渔网或使网具破损,影响渔业捕捞。2秦皇岛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2.1水母随海流漂移至秦皇岛海域根据多年水母监测情况看,由于大型水母,特别是沙海蜇个体相差较大,分析应为随风流或者潮流从外海漂移而来的不同批次。由于水母自身游泳能力较差,极易受风海流流动性影响,辽东湾的部分沙海蜇幼体漂移进入秦皇岛海域,致使沙海蜇数量在本海域保有量的基础上形成叠加效应,沙海蜇数量急剧增加,形成水母暴发危

7、险。2.2环境因素影响温室效应的影响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全球的海洋生态环境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型水母数量的逐年增多则是环境变化的连锁反应之一。不仅是秦皇岛海域,近年来,周边的青岛海域及葫芦岛海域等水母数量也都有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可影响水母水螅体的无性繁殖速度以及水母幼体期的成活率,从而影响水母的数量[2]。沙海蜇的早期幼体(螅状体),固着于海底,如果生长条件不利,可以休眠多年,甚至数十年,一旦海水温度、盐度、DO等环境因素适宜或发生较大变化,休眠的水螅体会被触发集体萌发,呈暴发趋势。另外,海

8、水富营养化使捕食水母的鱼虾类减少,而水母食性广泛,几乎无选择性地捕食各类浮游动植物,其中包括一些鱼虾类的卵和仔鱼,如此一来,水母不但竞争压力减小,而且饵料丰富,水母常呈现暴发趋势。近年来,秦皇岛加强海洋环境整治,海水富营养化得以控制,技术人员发现,部分沙海蜇没有达到性成熟就萎缩死亡,其原因是沙海蜇后期饵料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生长,环境整治有效控制了水母数量剧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