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合试题突破班刑法

众合试题突破班刑法

ID:33456097

大小:9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6

众合试题突破班刑法_第1页
众合试题突破班刑法_第2页
众合试题突破班刑法_第3页
众合试题突破班刑法_第4页
众合试题突破班刑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众合试题突破班刑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600分试题精讲突破班(刑法总则)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说明:本卷均为不定项选择,一共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1.刑法第50条前段规定,判处死缓在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据此,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满2年的不得减为无期徒刑。这在刑法中,属于何种解释?A.扩大解释B.缩小解释C.反对解释D.补正解释2.A国商人汤姆劫持B国民用航空器,欲前往C国,但C国拒绝其降落,后无奈迫降中国。对汤姆的刑事责任问题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依据保护管辖原则,适用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C.依照普遍管辖权原则,适用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D.依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3.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08-2-1)A.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C.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4.甲因家中停电而点燃蜡烛时,意识到蜡烛没有放稳,有可能倾倒引

3、起火灾,但想到如果就此引起火灾,反而可以获得高额的保险赔偿,于是外出吃饭,后来果然引起火灾,并将邻居家的房屋烧毁。甲以失火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获得赔偿。对于此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就放火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B.就放火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C.就保险诈骗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D.就保险诈骗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5.杨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l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杨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盗窃罪B.抢劫罪C.绑架罪D.抢劫罪、绑架罪6

4、.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张三独资设立一家一人公司,该公司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李四独资设立一家个人独资企业,该企业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7.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花某对其

5、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于自信的过失D.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疏忽大意的过失8.下列关于因果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甲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甲的追杀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

6、致程某死亡。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赵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9.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10.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犯罪而预备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

7、罪预备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11.甲、乙上山去打猎,在一茅屋旁的草丛中,见有动静,以为是兔子,于是一起开枪,不料将在此玩耍的小孩打死。在小孩身上,只有一个弹孔,甲、乙所使用的枪支、弹药型号完全一样,无法区分到底是谁所为。对于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A.甲、乙分别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甲、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