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学科素质训练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学科素质训练

ID:33456138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6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学科素质训练_第1页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学科素质训练_第2页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学科素质训练_第3页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学科素质训练_第4页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学科素质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学科素质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学科素质训练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的一项是:()A.漫溯(suò)管弦(xuán)银篦(bì)执拗(niù)B.憩(qì)息枯槁(gǎo)浣(huàn)女愀(qiǎo)然C.出谪(zhé)幽咽(yè)青冥(míng)灰烬(jìn)D.编纂(zuǎn)匍匐(fú)泯(mǐn))灭爱憎(zēng)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作蘖针砭涣散凋蔽B.清醇尚飧偏舟溽暑C.眉黛钦定靡涯零丁D.希翼拔擢俊赏枕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我们知道,台湾岛内某些

2、别有用心的人,为了他们的政治___________,拿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做筹码,做起“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黄粱美梦,说什么台湾和祖国大陆是历史上的“远亲”、地理上的“近邻”,妄图割断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__________不容辩驳的历史事实。对此,在国际上___________的中国政府决不会坐视不管,正在享受安宁幸福的你们也是绝对不答应的。A.图谋篡改深孚众望B.谋划窜改众望所归C.谋求篡改不负众望D.谋略窜改不负众望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不知道本文读者中究竟有多少人曾仔细观察过在那个激动人心的博物馆里展出的那些绘声绘色的展品的全貌。B

3、.读鲁迅的散文,则又如同在一古老的深宅大院,听一位足智多谋的长者,述说着现实人生。C.艾米莉·狄金森的父亲去世后,她更加深居简出,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D.比较中外名诗,可以认识到两种风格是天渊之别,又可以体会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词不仅要品味它的意境,更要了解它的章法和句法。B.如果你认为在当前有些干部贪赃枉法,绚私舞弊的问题严重,就可赞扬诸葛亮不绚私情。C.而今,这种自然经济时代的和谐,遭到现代化生产的强大冲击。D.各级党政干部能不能将“三个代表”牢记心上,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6.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再

4、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给人以立体感。(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6)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A.(1)(3)(5)B.(1)(4)(6)C.(2)(4)(5)D.(2)(3)(6)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2分)阅

5、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的问题: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中国是一个早熟的社会,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这种原始观念也延续了下来,儒家把它们按照自己的思想加以改造,即以神权和族权来烘托皇权。所以坛庙建筑在中国延续很久,一直到明清迄未稍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准宗教建筑类型。自然神最尊崇者是天,其次为地,再次为社(国土)、稷(五谷)和日、月、山、川、风、雨、雷、电以及农、蚕等神。祖先崇拜在以后则又加进了对于先贤圣哲的崇拜内容。对于这些崇拜对象都要按时予以祭祀,祭祀建筑就总称为坛庙。各种坛庙等次有别,如只有皇帝才能代表国家,举行对最高自然神天、地、日、月和具有全国性意义的社神

6、、稷神,以及国内最主要的大山(五岳)、大水(四渎)的正式祀典,郡县主要祭祀本地山川城隍,宗族主要祭祀本族祖先。这些祭祀,一方面宣扬天命观,它先是按照封建等级制的模式把自然人格化,等级化,然后又通过人格化后的自然来证明等级制的必然和不可变易;另一方面,它也是维系封建制度的另一纽带即血缘宗族关系的表现。中国的宗教建筑主要是佛道寺观和塔,其中又以佛教建筑为主导,道教建筑往往模仿佛教,缺乏自己的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国宗教和准宗教建筑还有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即使在这样的建筑中,也从来没有过分地陷入于神学的激动,接受过超人性的迷狂,而仍然洋溢着人世间的清醒理性。在寺观中,是重在“再现”彼岸世界的

7、宁静和平安,使得古刹本身就是佛教精神的象征或净土的缩影。人们在这里可以寻求到庇护,体验到解脱,不应该有任何骚动不安。佛与佛国同在,作为佛国缩影的寺庙也应是佛的“住所”,它的形象无需他求,实际就是居宅的扩大或宫殿的缩小。甚至作为佛教纪念建筑的塔,也弥漫着世俗的感情。它具有高耸的体型,嵌插在蓝天中,但不像欧洲哥特尖塔那样的一味强调升腾。它那层层水平塔檐大大削弱了垂直动势,使升腾时时回顾大地,回到人间。它也是世俗建筑楼阁的“仿造”。中国的这类建筑显然也是中国传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