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

ID:33458740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6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_第1页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_第2页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_第3页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_第4页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摘要】30年改革进程中,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强劲的助推器。近几年来,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用工短缺现象,即所谓的“民工荒”。本文利用“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流失”来解释“民工荒”现象成因,并就利弊两方面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富有实践性的经济对策和政策建议。【关键词】“民工荒”原因利弊对策一、引言2004年1月起,我国首次遭遇“民工荒”,珠三角地区拉响民工短缺警报。随后,劳动力短缺蔓延到安徽、湖南等民工输出的内陆省区。2009年,在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缓和的形势下,企业用工量急剧增加,务工人员反而减少,使得民

2、工荒现象更加严重。2010年春,从沿海到内地部分城镇出现出现更为突出的“劳工荒”现象,局部民工荒发展成全国性用工短缺。企业用工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将受到极大威胁,依靠丰富劳动力资源而形成的制造业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二、“民工荒”原因解读“民工荒”现象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更反映了长期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劳动力从充分供给到短缺,劳动力价格的普遍上涨,预示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流失和“刘易斯拐点”的提前到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民工荒”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随着我国计

3、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人口转变已进入低生育阶段,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每年平均只有1%略强,并预计在2015年转为负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所以,劳动力供求的数量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红利”渐渐减少。2.劳动力工资粘性。近几年来,我国CPI指数平均每年以6%左右的幅度增长,而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

4、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另外,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

5、求,这些都是导致“民工荒”现象加剧的影响因素。一、“民工荒”利弊分析社会各界对劳工荒现象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我国人口红利衰减、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减少将造成我国制造业的低谷,也有人认为这是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改革的重要契机,劳动力短缺危机能加速产业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认为是利弊并存,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一、劳工荒带来的好处有:1.劳工荒的出现有助于企业提高工资率,增加劳动收入;能改善农民工的福利待遇。并且推进这回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维护社会稳定。2.劳工荒的出现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

6、合理化。3.劳工荒还为中国由“世界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厂”提供了机遇。4.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效应。二、劳工荒的弊处有:1.短期内不能满足国内劳动力需求,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和企业经营难度。我国制造业企业是以低成本低价格取得比较优势的,生产成本的提高势必会增加企业经营难度,造成大量企业倒闭。2.劳动力缺乏会降低我国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将无法吸引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制造企业会向更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转移。从远期来看,只要能合理应对及时缓解,劳工荒问题将带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新的局面。二、“民工荒”对策及政策建议民工荒问题的不断出现,体现了我

7、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通过政策手段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民工实际工资,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确定合理工资能促进劳动积极性,缓和劳资关系。虽然在短期内加大企业的资金负担,但长期来看是有利于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矛盾的缓和的。2.加快提高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率。为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能提高农民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无论是应对劳动力短缺还是周期性就业冲击,社会保障的覆盖水平都可以发挥积极的稳定作用。3.通过深化教育和加大培训力度,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这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根本方式,政府应该着力提升国内劳动

8、力水平,加大技术性人才培养的投入,是劳动力质量和工资水平都能有相应的提升。4.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