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四校联考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

江苏省如东县四校联考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

ID:33460753

大小:1.78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6

江苏省如东县四校联考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1页
江苏省如东县四校联考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2页
江苏省如东县四校联考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3页
江苏省如东县四校联考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4页
江苏省如东县四校联考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东县四校联考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2008-2009学年江苏省如东县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四校”联考历史(选修班)注意: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

2、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2.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革命思想家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资产阶级思想逐步成熟与完善。上述变化根源在于A.民族矛盾不断激化B.封建制度已被推翻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D.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3.“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要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段话的核心是  A致富才能自强B发展工商业是致富强国的必要条件C办学才能振兴工商业,达到致富自强的目的D改良政治,是致富强国的根本保证4.19世纪70、8

3、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包括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③“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④“与外人商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5.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6.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章说:“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话说明

4、.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④、陈独秀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7.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原因是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关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D.孙中山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依靠力量有了新的认识8.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

5、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9.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①完善了民族主义②平均地权 ③反对民族压迫 ④节制资本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三民主义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所起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③指导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制定④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A、①②

6、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1.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  ①属于民生主义思想②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纲领  ③主张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④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继承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作用有:①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②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③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④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3.下列哪些文章的发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①七届二

7、中全会上的报告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论十大关系》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A、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但后来党的工作重心由转移到城市,主要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5.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