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ID:33489352

大小:7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26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下面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A。A.孟母三迁B.断织劝学C.杀猪取信D.孟子去妻2.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D___。A.宋国B.魏国C.滕国D.齐国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__B_。A.《论语》B.《孟子》C.《荀子》D.《庄子》4.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C。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B。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6.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D

2、__。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C__。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章太炎二、多项选择1.以下篇目出自《孟子》的有BCD。A.《公冶长》B.《公孙丑》C.《告子》D.《尽心》E.《为政》2.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_ABDE___。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D.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E.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3.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大师”。下列属于“十大

3、国学大师”的是_ABCE__。A.梁启超B.陈寅恪C.鲁迅D.季羡林E.冯友兰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_ABCDE___。A.五十步笑百步B.始作俑者C.出类拔萃D.率兽食人E.尽信书不如无书三、默写(名句填充):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

4、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四、简答:1、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精神”?孟子认为,那些在政坛上地位显赫的人物,并不是大丈夫。大丈夫之“大”,不是指外在形貌,也不是指权力大、地位高、财富多,甚至也不是指学问高、能力强,而是体现在做人的修养、理想抱负、人格操守。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就是要坚守做人的准则,立身行事,能伸能曲,能上能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这便是伟大的大丈夫精神!大丈夫的精神核心是“大公无私”,认识到正义在己,从而坚贞不渝,不因境遇的变化而变化,不为外力的阻碍而放弃,甚至可以为正义而献出生命。2、怎样理解孟子所提

5、出的“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它是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般所谓的“精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这种气,阳刚、强劲,气壮山河,气贯长虹。这种浩然之气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坚持正义,服从真理,刚直不阿,坚忍不拔。3、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舍生取义”?孟子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生命是最美好的,也是最应该珍视的。但是,如果生命与正义不可两全,二者必须作出抉择的话,我们就不能苟且偷生,而只能舍生取义。因为正义的价值高于生命的价值,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舍身取义”是大丈夫遵循的最高人生准则。

6、五、论述:1、简要论述孟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答:孔子首创仁学,孟子继承并发展成为仁政学说,这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具体表现在:在政治上,仁政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反对兼并战争。孟子认为,王道是重视道德教化非强权的政治观,王道就是“以德服人”,依靠仁德的感召力使天下来服,使百姓心悦诚服。霸道是凭借实力的强权政治观,霸道就是“以力服人”,依靠武力、刑罚压服百姓,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因而就会失去民心。孟子认为,兼并战争是造成人民困苦和各种祸乱的根源,因此必须制止兼并战争。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但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对于商汤、文武领导的推

7、翻暴虐王朝的正义战争,孟子是支持和赞扬的。在经济上,仁政主张减轻赋税和制民之产。孟子反对统治者对人民巧取豪夺,认为取之于民应有一个限度。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减轻人民负担;主张关卡与市场只稽查不征税,开放水域、山林,以利人民。什么是制民之产呢?就是国家分配给每家农户百亩之田,五亩之宅,让他们吃穿自给自足,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育妻儿。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人民有了土地,有了固定的产业,才会安居乐业,才不会去触犯刑律。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没有“恒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轻则违法,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