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干物质积累、转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干物质积累、转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ID:33491681

大小:7.43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2-26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干物质积累、转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_第1页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干物质积累、转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_第2页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干物质积累、转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_第3页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干物质积累、转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_第4页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干物质积累、转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干物质积累、转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DISSER,I!A口IoN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RequirementforM【ASTERDEGREEEffectofReducedNApplicationonDrymatteraccumulationandtranslocationandNUtilizationEfficiencyinMaize—SoybeanRelayStripIntercroppingSystemDongQianDriectedbyProf.Yan

2、gWen-YuandYongTai-Wen(CropFarmingSystemandCultivation)Wen’jiang,Sichuan,P.R.China,611130Juen,2014万方数据论文独创性声明lMIIIIIIIIHUlIlUlIMIIIIIIIIIJ0120655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四川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

3、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锯弘面肛年石月J2日关予论文使忍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四川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四』Il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水论文不保密。口本论文保密。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请在以上口内划“巾)锨蜷孙聋岛驴赴≯烨“川岫导师签名:支鸽嘶6

4、砌万方数据捅要氮肥的过量施用和低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氮肥的投入量,发挥氮肥的增产效益,本研究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条件下,以玉米品种“川单418”和大豆品种“南豆12”为研究材料,设计了将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和大豆基肥同时施用的“减量一体化施氮”技术,并对施氮量和施肥距离进行优化调整。通过两年大田试验与池栽试验,研究了减氮36%(RNl)、减氮18%(RN2)及习惯施氮(CN)3种施氮水平和距离窄行玉米0cm(D1)、15cm(D2)、30cm(D3)、45cm(D4)4种施肥距离对玉米.

5、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中作物的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玉米、大豆的籽粒灌浆特性和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玉米、大豆及系统产量,大豆根系生长和固氮能力的影响。确立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了玉米.大豆减量一体化施氮技术与带状套作复合群体生产水平相适应的最优施肥距离和最佳氮肥用量,为南方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的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大豆减量一体化施氮促进了玉米、大豆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加大了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灌浆速率加快,单株粒数和单粒重提高。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玉米和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遵循作物S型生

6、长曲线。玉米花后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随施氮量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减氮18%fRN2)处理的最高,两年平均值比CN处理的分别高22.65%、18.75%、15.90%。大豆花前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与玉米的变化规律一致,也以减氮18%处理最高,两年的平均值RN2比CN处理分别高47.83%、34.04%、27.07%。施肥距离以距离窄行玉米15~'30cm施肥处理的效果最佳。与习惯施氮(CN)相比,减氮18%(RN2)提高了玉米和大豆的最大灌浆平均灌浆速率与最大灌浆速率,促进了籽粒灌

7、浆。其中,与CN处理相比,RN2处理下玉米的V和Vmax提高了9.79%和10.76%,大豆的V和Vmax提高了32.59%和32.44%。2.玉米.大豆减量一体化施氮促进了植株对肥料氮素的吸收与积累,降低了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玉米、大豆各营养器官的氮素积累量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均呈现出单峰变化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减少,玉米、大豆和系统的籽粒吸氮量、地上部植株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以RN2处理的最高。与CN处理相比,RN2处理的玉米、大豆籽粒吸氮量和系统植株总吸氮量分别提

8、高了4.65%、6.91%和5.10%;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万方数据58.03%、56.11%和59.79%,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5.13%、55.37%和43.62%。随着施肥位点与窄行玉米的距离增加,玉米和大豆地上部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植株氮素总吸收量、氮肥农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