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历史册复习资料

七历史册复习资料

ID:33493853

大小:1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6

七历史册复习资料_第1页
七历史册复习资料_第2页
七历史册复习资料_第3页
七历史册复习资料_第4页
七历史册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历史册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亿库教育网http://www.eku.cc华东师大历史七(下)复习提纲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隋朝统一条件: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2、隋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概况(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西南),全长2000多千米。作用: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当时征发

2、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4、隋的覆灭: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江苏扬州)被部下杀死。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六部是吏、礼、兵、刑、户、工。②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直至清末(1905年)才被废除。科举制实行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第二课唐太

3、宗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2、贞观之治:(1)、原因: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3、君臣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3)、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代为视政提供了

4、机会。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2)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3)统治措施:①以残酷的手段诛杀反对她的贵戚重臣和李唐宗室,崇信佛教。②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行科举制。3、重用贤人。(4)、意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开元盛世(1)、唐玄宗:712年即位。先后使用了先天,开元、天宝三个年号(2)、统治措施:前期: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明君

5、,会做皇帝)后期:怠于政事,淫于酒色,信用小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天宝危机,安史之乱。(昏君,不会做皇帝)第四课唐代的边疆各族(1)唐代的边疆各族1、边疆民族:回鹘、南诏、吐蕃、契丹、突厥等2、民族关系:民族和睦,关系密切3、民族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8亿库教育网http://www.eku.cc亿库教育网http://www.eku.cc4、民族制度:设立羁縻州。(唐朝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制度,长官都由当地人担任,可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事务。这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羁縻州。)它的建立

6、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2)文成公主入藏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七世纪,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做了赞普(君主),统一了青藏高原,建都逻些(今拉萨)。2、641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3、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8世纪,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表示唐蕃“合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都长安1、布局:宫城、皇城、外郭城。功能: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皇城是政府

7、机关的所在地;外郭城是封闭式的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市和坊是分开的。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是商店和作坊的集中地。2、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二、玄奘西行1、玄奘生平:唐太宗时期(贞观初年)人,原名陈祎,玄奘是他的法号。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2、西行目的:求取佛经经过: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历时十余年,跋涉5万余里。3、成就:取回佛经657部,后居长安慈恩寺译经讲学,又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三、中日交往(1)、鉴真东渡1、鉴真生平:唐玄宗时期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日本传律

8、。2、目的:传播佛学3、东渡概况::六次东渡,被尊为律宗初祖,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4、意义: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