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读者文本的对话--管窥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

杜建:读者文本的对话--管窥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

ID:33495749

大小:4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6

杜建:读者文本的对话--管窥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_第1页
杜建:读者文本的对话--管窥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_第2页
杜建:读者文本的对话--管窥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_第3页
杜建:读者文本的对话--管窥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_第4页
杜建:读者文本的对话--管窥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建:读者文本的对话--管窥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者与文本的对话——管窥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杜建摘要: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在德国兴起的一个影响深远的理论流派。然而接受美学内部却各种观点林立,大致有着注重社会历史性的“接受研究”和注重文本与读者关系的“反应研究”的分野。笔者本文主要致力于阐发伊瑟尔的“反应研究”的相关理论,其中涉及对一般文本与文学文本、审美响应理论、游移视点、召唤结构、不确定性和空白等重要理论的阐释说明。此外,本文亦谈到了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自身向文学人类学的转变。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伊瑟尔接受美学理论的缺陷和

2、当下面临的相关问题。关键词:伊瑟尔接受美学文学文本接受者审美响应理论文学人类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西方的美学和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学派,这一学派的理论主张完全超出了以往的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它不是将作家和作品视为自身的唯一研究对象,而是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作用。这种理论被称之为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理论流派又称为康士坦茨学派,这是由于它主要诞生于联邦德国南部博登湖畔的康士坦茨而得名,他的创始人是由五位年富力强的文学理论家组成,包括尧斯、伊瑟尔、福尔曼、普莱森丹茨和施特利德这五

3、个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接受美学的影响几乎遍及全球,西欧各国、美国、日本、苏联、中国等国家都纷纷引进接受美学这一理论思潮,接受美学从而成为一支具有世界意义的理论流派。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基本观点在接受美学理论诞生之前的西方美学的漫长岁月里,许多哲学家和美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了接受活动在文学艺术中的一些特点和其重要性。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一书中就提出“净化”的概念,“净化”...是相对于艺术的接受者而言的,是艺术作品在被接受的过程中产生的道德功能和审美效果,接受者在

4、观看悲剧的过程中唤起了其怜悯与恐惧之情,从而使情感得到平衡的宣泄。接着便是中世纪时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论述《圣经》的时候,也相应地提出了信徒们对《圣经》中的启示是以自己的眼光和尺度来衡量的,信徒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圣经的,这后来也被学界视为解释学的一个历史源头。此外,莱辛在他的美学理论中也对戏剧受观众影响的观点非常重视。除此之外,尤其是美学上的集大成者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也对审美活动中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论述。然而,这些论述都只是接受美学最初时期的理论萌芽,接受者在

5、这些理论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还是有限的和被动的,他们只是艺术作品的附庸,创作者和艺术作品在接受活动中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并且掌握着艺术的基本规律。到了二十世纪,这一现象才真正地有所改观,许多文艺理论家开始认识到接受过程以及读者在文艺中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并没有形成自身系统的接受理论。而且他们在谈到接受者和接受活动的时候,仍旧是依据传统的理论框架,因此在本质上接受者和接受活动依然是被动的。即使是这样,康士坦茨学派的理论家们在建构自身接受美学的理论体系的时候,上述这些理论成果对他们都是极富启发意义的,尤其是

6、二十世纪的那些理论成果,更是接受美学得以诞生的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有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美学、布拉格学派和解释学美学。然而不管怎样考察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在此前的理论中忽视读者、文本与文学世界的关系却是一个事实。读者的阅读效应往往成为以往文学理论家所忽视的方面。如实证主义学派的理论家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作家的生平和现实经历对作品的影响上,而且他们将这种影响看作是决定性的;社会历史学派的理论家只注重社会现实对文学的反映和规约,而往往忽视了文学作品的高度个性化和独

7、立性;形式主义者和结构主义者更把文本看作一个自足的封闭整体,认为文本的语言结构和文学技巧才是决定作品的关键因素。...在接受美学看来,这些文学理论流派都将作家和作品在对文学上的功用绝对化,而将读者的作用看成仅仅是被动的欣赏和感受。这是十分片面化的,可以说作品没有经过读者它就始终是不成熟的,读者是作品真正成为作品的最后一步,但是这一步却是至关重要的。文学作品的构思活动——创作活动——接受活动是一个整体,与之相勾连的作家——作品——读者也是一个动态的流动过程。很显然接受美学理论家们关注的是接受活动和读

8、者的反映。尧斯和伊瑟尔无疑是接受美学(康士坦茨学派)阵营中最重要的理论家。但是二人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从这种差异中也能够看到二者的互补。可以说他们昭示出接受美学阵营内部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尧斯所关注的更多的是“接受研究”,即对于读者接受现象作历史演变的考察,他强调的是社会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宏观研究;真正深入文本内部的是伊瑟尔,他将文学文本视为一种有待读者阅读的“召唤结构”,这种结构激发出读者的阅读潜能,从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充实和再加工,可以说伊瑟尔强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