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第1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ID:33496040

大小:3.56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2-26

第1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_第1页
第1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_第2页
第1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_第3页
第1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_第4页
第1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一、传播过程二、传播过程的主要模式一传播过程(一)认识传播过程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今天早晨,你出门上班,看到你的邻居,他说:“好几天没看到你了,出差了吗?”,你回答说:“没有。工作太忙了,一直在加班。”在这个我们每天都在参与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研究它们。1认识传播过程的两种角度历时性考察也即纵向过程研究:按照时间序列考察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演化。对上述事例而言,要考察人类在日常的传播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会有怎样的变化。共时性考察也即横向过

2、程研究:对传播活动的结构、环节和要素进行解剖和分析。对于上述事例而言,就是对你和你的邻居所进行的这一动态的过程的结构、因素、环节要素等进行分析和解剖。2传播过程的特点英国传播学家D·伯洛的传播过程观点:1960年提出。(1)认为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2)传播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体,我们研究的就是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传播过程的本质是运动,即过程中各要素及其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总上所述,我们认为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的特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3、(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二)传播过程的构成因素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交换的信息组合。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程的开始。接受者(receiver):是传播的目的地与终端。解码者(decoder):与编码者作用相反,负责将编码者编译过的符号还原为接收者能够理解的讯息存在形式。反馈(feedback):介于信源与

4、接受者之间的一种结构,是由接受者在接受讯息后对信源的一种后续的反向传播。噪音(noise):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附加、减损、失真或错误。施拉姆的观点较为通行的看法是把传播过程看作由六个要素组成:任何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都必须包含这六个要素,而任何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也都必然是由这六个要素相互作用组成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信息源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二传播过程的主要模式模式概念:所谓模式是指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传播过程模式:基本上利用文字和图表构筑的描述传播过程本

5、身的功能性模式,描述内容包括:1.描述过程中的各要素及相互关系;2.过程本身与社会环境的互动;3.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特点和规律: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传播过程、互动传播过程和系统传播过程。传播模式的作用:传播模式的作用:第一、传播模式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将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系统化、视觉化,它用富有意义的、有趣的方式来描述传播的过程,使人容易理解。第二、传播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传播过程中尚未被发现的内容,即传播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预测传播过程和效果的依据。传播模式的作用:第三、传播模式便于

6、我们检查传播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传播模式的评价标准:普遍性、启发性、重要性、准确性、原创性、简约度和真实性。(一)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二)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四)传播过程的互动模式(五)知识传播模式模式(一)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3格伯勒(Gerbner)模式2香农-韦弗(Shannon&Wevor)模式1拉斯韦尔(Lasswel)模式1拉斯韦尔的线型传播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向谁(To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W

7、hatEffect?)通过什么渠道媒介说什么内容谁传播者向谁接收者产生什么效果效果控制研究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研究领域对该模式的评价意义:该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这个模式形成的。缺点:(1)它是一个单向直线模式,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而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常常是双向的;(2)缺乏反馈的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活动的互动性质。2

8、香农—韦弗模式(TheShannon-weavermodel)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香农与韦弗一起提出了传播的数学模式,为后来的许多传播过程模式打下了基础,并且引起人们对从技术角度进行传播研究的重视。该模式来自于香农等人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中所得到的启示,原本是用来探讨纯技术性问题的,与社会信息系统的传播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后来却一直为社会信息传播过程研究所青睐。特点:(1)“噪音”概念的引入。噪音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