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题

ID:33517455

大小:109.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2-26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题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题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题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题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秋水》达标题A卷一、解释词语秋水时至()以天下之美()不见水端()望洋向若()少()仲尼之闻()则殆()矣大方()之家二、翻译语句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③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④‘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三、本文以寓言的形式说理,文中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秋水》达标题B卷一、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不辩牛马一、解释一词多义现象若①望洋向若而叹②以为莫已若者二、解释句中加粗词类活用词语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三

2、、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百川灌河-------------------------------------------至于北海------------------------------------------------------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秋水》达标题C卷一、写出并解释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二、阅读课文

3、,思考1、文中有几个短语,写的是河伯的神情,反映了河伯由自满到自责的变化,请把这几个短语写在下面----------------------------------------------------------------------------------------------------------------------1、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河伯开始欣然自喜的原因是------------------------------------,后来又因---------------------------------

4、-------------------------------望洋向若而叹。3、查找资料,了解庄子有名的名言、故事,深入体会庄子思想A卷参考答案:一、按时认为尽头传说中的海神名认为…….少危险二、①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②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③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子学识少、伯夷的道义不值得看重的人④“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三、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而骄傲自大。B卷参考答案:一、辩通“辨”,分辨二、①名词

5、,海神名②动词,及,比得上三、认为…….少认为…….轻四、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面目:古义:脸,面孔今义:相貌大方:古义: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C卷参考答案:一、①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②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二、1、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叹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1、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故事:庄周梦蝶濠梁之辩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第1课时达标题A卷1、 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万仞(     )   荷担(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智叟(     ) 雍南(     )   朔东(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杂然相许 (      )      惩山北

7、之塞 (      )     且焉置土石(      )  何苦而不平(      )     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而山不加增(     )        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翻译短句 杂然相许。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第1课时达标题B卷1、填空(1)本文作者是        ,名        ,又名      ,战国时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2)根据提示写句子①智叟阻止

8、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的变化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