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研究

两种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研究

ID:33519203

大小:7.66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2-26

两种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研究_第1页
两种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研究_第2页
两种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研究_第3页
两种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研究_第4页
两种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种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评阅人1:评阅人2:评阅人3:评阅人4,评阅人5: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1:委员2:委员3:委员4:委员5:答辩日期:叁敬.5:冱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拭划垣范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

2、者虢乞确签字吼夕炒多月8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拉州垣范太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拭列嘘菹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毫欠蛸签字日期:》护胗年6月3日导师签名:签字日期:莎·/≯年f月磊∥~略《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纤毛虫原生动物具有多样性的形态、高度分化的细胞结构、独

3、特的生殖方式、双态性的核器,且在微食物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细胞生物学、真核生物遗传学及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中,纤毛虫一直是重要的模型生物和研究对象。本文详细记录了两种纤毛虫:褶累枝虫(印istylisplicatiliEhrenlerg,1831)和新疆尾刺虫(Uronychiaxinjiangensisn.sp.)。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它们的活体形态、口器结构及形态发生过程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法对褶累枝虫的皮层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褶累枝虫是一种常见的固着类缘毛类纤毛虫,于199

4、9年1月l一5号采自武汉磨山旁的一个小池塘(30。33。N、174。23’E)。该类群的主要特征为:群体呈典型的二又式分支,通常由30.50个员组成,柄中空,不能收缩;虫体完全伸展时大小为90一155×30一50tam;虫体收缩时其基部会出现6或7个褶皱;大核1个,横位,呈马蹄形;伸缩泡1个,位于围口部,与口漏斗相背;肌纤维系统由20—24条纵长纤维、花冠状15围盘纤维和围口纤维组成;虫体表面具有排列紧密的表膜横纹:咽膜l和咽膜2均由3列毛基列组成,而咽膜3仅有2列;口器发生模式为生发原基口生型,新口器

5、的单毛基列、生发毛基列、咽膜2和咽膜3均衍生于老口器的生发毛基列,而新口器的复毛基列和咽膜l起源于老口器的单毛基列。本文还提供了褶累枝虫的最新鉴别特征。一腹毛类纤毛虫,于2007年7月一Z_3目采自新疆巴州34团一大型水域旁的马蹄坑(4l033’N,86。25’E)。通过仔细观察,确定其为一种尾刺虫,与其它已知尾刺虫对比后发现,本种有特殊的口围带2结构,故被定为新种,命名为新疆尾刺虫(Uronychiax蚵iangensisn.sp.)。其主要特征为:体呈椭圆形,背腹右前角棘突不明显;活体大小为60.9

6、0×40.68um;大核2个,前后排列,彼此通过一个索状细带相连;小核2个;口围带2由3片小膜组成;腹棘毛2根,排列稀疏;前后仔虫的口原基分别新生于虫体的两处表膜;泵处,而口侧膜原基以独立发生的方式形成,其起源与口原基无关;额腹横棘毛原基发生于细胞表层,最终分化为除最右边一根额棘毛外的额腹横棘毛;老口器不参与左缘棘毛原基的形成;两新仔虫的尾棘毛由背面最右边的两列背触毛列的增生和断裂而形成。关键词:纤毛虫,褶累技虫,新疆尾刺虫,表膜下纤毛系,形态学,形态发生ABSTRACTCiliateplaysanim

7、portantroleincellbiology,molecularbiology,andecologybecausetheircomplicatedmorphogeneticprocess、uniquesexualreproduction,specialnucleardualismandcloserelationwiththemicro·food·web.Inthepaper,twociliates,EpistylisplicatiliEhrenlerg,1831andUronychmxinjiang

8、ensisn.sp,,weredescribedindetail.Theirmorphology,infraciliatureandmorphogenesiswereinvestigatedbasedonspecimensexaminedinvivo.followingstainingwithprotargolandby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EpisO,/isplicatiliisaconlmonsessi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