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靳埭强的绘画为例

谈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靳埭强的绘画为例

ID:33522395

大小:28.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6

谈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靳埭强的绘画为例_第1页
谈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靳埭强的绘画为例_第2页
谈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靳埭强的绘画为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靳埭强的绘画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a��fCa�i�a�N���a�U�i�e��i��2010年增刊(S�cia�Scie�ce�Edi�i��)美术研究谈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靳埭强的绘画为例李东娜赵晓明摘要:国际知名艺术家靳埭强先生在绘画艺术上不断探索,潜心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与研究.他的作品体现了设计师和水墨画家这一双重身份所产生的特殊意境美.他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的风格亦有不同,从而进一步展现出一种特有的东方美,附合或回应了发展中国本土特色艺术的时代要求.关键词:靳埭强;传统;意境美;

2、现代性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0)增刊-0090-03靳埭强,一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大家,他的作品位严格的艺术大师,他一方面严厉批判当时传统得到了诸多同仁的认可.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最能腐朽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以水墨画标榜传统代表香港文化的艺术家,他与水墨结下了不解的中革新和独创的精神,融合欧洲现代艺术趋势,形情缘.他认为,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许多中国画成表现自我的现代水墨精神.他的绘画作品采用尤其是山水画,都以意境的展现来作为评判好坏了西方的艺术技巧;也不断地渗入中

3、国传统文化的标准.意境展现出了不同山水画的灵魂美.他的水墨元素,这种互补性的融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设计作品和绘画作品正是循此旨要.从而展示的视觉语言,沟通了中西方文化.1967年靳埭强了历史和人的密切关系.入吕寿琨门下,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学习水墨画,其艺术风格游走于东西之间,传统与现代一,传统之美之间,绘画与设计之间.靳埭强早期的绘画作品形态各异,自己的特靳埭强生于广东番禺,1957年定居香港,他征很明显但很难有定位.对西方艺术,诸如包豪对绘画的热爱源于祖父的影响.祖父给了靳埭强斯,构成主义,波普

4、等等,借鉴其优秀的一面.因绘画艺术最原始,最传统的影响.对靳埭强在水此西方现代语言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扮演着很重要墨画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恩师吕寿琨.吕是一的角色.例如,1970年创作的�宙�是以平面性的收稿日期:2010-05-10作者简介:李东娜,女,吉林松原人,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艺术硕士;赵晓明,男,吉林白城人,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艺术硕士.(吉林长春130012)90李东娜赵晓明谈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手法,带齿轮图案及水墨画技法,寻求造型的和谐流,在骨法,气韵和画面几何框线

5、的构成上,表达与特异.这幅现代性造型的作品,代表一种时空出别样的意境,体现出一种心境之美.的变化.而阴阳相同的齿轮形象出现,又以丰富上世纪90年代靳埭强又寻找到自己的艺术的肌理效果及夺目的色彩,展现作品妙趣横生,富个性,不再跟随时尚,而是回归高山大水.靳埭强有生命力的内涵,既有传统画之材料,又体现了现说,他的创作题材一直都爱大自然山水,这时的作代艺术审美精神.1972年,靳埭强创作了艺术生品不是鲜明地展现某座山脉,而是将内心中对大涯中重要的两幅实验水印木版画.在这两幅画自然的浩然之气抒写画中,带有半抽象

6、的意境.中,除了延续构成的风格外,材料的表达上更显多他不拘泥一山一水,孤舟小桥的细节描绘,而是以样化,出现了全新的,至关重要的画面气氛,绚丽大笔墨体现大山水.1976年靳埭强出游台湾,感的荧光色彩已全然不见,在灰冷的色调下,墨彩微受到香港之外真实的山水,回来后创作了�翠微渗出,折射出安静祥和的世界.经过这一时期岛�.所画的"不是眼前的真山,着色也非自然的的衍变,靳埭强的绘画作品开始倾向于现代与传色,而是借传统的山形,概念的色彩,写我心中的统的交流与对话.如1974年的作品�壑�中传统意境."[1](�.

7、14)这幅画与前期作品相比较,多了山水语言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画中最明显展现了几分向往,而此前的作品表达的都是梦中之境,而10世纪中国山水画大师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非心中之境.1981年,靳埭强来到庐山,真正感那一条窄窄的流水在其中的形象,色调含蓄统一,受到了名山大川的变化之美.�洞天�是登五老冷冷清清,犹如世外.之后他又创作了�山水空峰后有感而作,记忆中的山水跃然纸上,画面赋予间�,这幅画是对南山的米点樊头进行了传统的了时间的流淌和韵律感,突破了单纯对传统文化延续:幽静的山川连绵起伏,画面的构图形式有

8、着的借鉴与组合,从造化中汲取养分,将造化与心源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美,令人想往.在构图上,他结合起来,物我融为一体,将中国画的神韵得以全有意识进行平面分割,也成为很长一段时间绘画新诠释.1982年他创作的�忆蓬莱�云雾缭绕的的方式.后来他说"在作品�壑�完成之前,几许云海,气势磅礴的高山,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丘壑在我心中,它唤醒我的自觉,解开我的疑惑,赞美之情,憾人心扉,令人陶醉.1988至1989年踏上回归中国传统的道路."[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