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北山区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畜牧渔业论文

闽西北山区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畜牧渔业论文

ID:33526718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6

闽西北山区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畜牧渔业论文_第1页
闽西北山区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畜牧渔业论文_第2页
闽西北山区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畜牧渔业论文_第3页
闽西北山区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畜牧渔业论文_第4页
闽西北山区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畜牧渔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闽西北山区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畜牧渔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闽西北山区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畜牧渔业论文闽西北山区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技术卢友龙(福建省龙岩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龙岩364000)摘要:在闽西北山区池塘进行了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每hm2放养300万~375万尾水花,放苗后前10d投喂豆浆或蛋黄,后期投喂鳗鱼粉料制成的团状饲料,经20~25d培育,鱼种规格可达4.0cm以上,该密度范围适合淡水白鲳夏花鱼种的短期培育。采取生石灰消毒池塘,鱼苗培育成活率低于70%,使用漂白粉消毒的成活率可达80%以上;放苗后前期投喂蛋黄的平均成活率可达91.6%,投喂豆浆的只有8

2、3.3%。采取漂白粉消毒、清水下塘、前期投喂蛋黄后期投喂鳗鱼饲料的技术措施培育淡水白鲳夏花鱼种是切实可行的。关键词: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1818),属脂鲤目、脂鲤科、巨脂鲤属,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体型似海水鲳鱼而得名。淡水白鲳为杂食性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易养殖、骨刺少等优点,已成为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省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笔者2009-2010年进行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1

3、材料与方法1.1培育池条件试验在闽西大学北侧闽发水产养殖场内进行,池塘为3口混凝土护坡、池底为壤土的土池,面积分别1334m2(1号)、800m2(2号)和1668m2(3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淤泥深度低于20cm。1.2池塘准备放苗前15d左右进行池塘清整,消毒时池底留20cm左右水。如果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需在放苗前5d左右进行,漂白粉用量为75~105kg/hm2,鱼苗下池前2~3d,排干池水,重新注水;如果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需在放苗前10d左右进行,生石灰用量为1500kg/hm2,消毒后2~3d注水。入水口经80目网过

4、滤注入新水,同时用铁耙翻动底泥以利于轮虫高峰期尽早到来。放苗时水深保持在50~70cm,以利于提升温度,促进鱼苗生长。1.3鱼苗放养水花入池前先进行“试水”,药性消失即可放苗。放苗时采取缓苗处理,调整氧气袋内水温与池水温差在1℃左右。放养密度控制在300万~375万尾/hm2,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1.4培育管理每天上、下午共投喂2次。2009年的1号和2号池采取放苗后前10d先投喂豆浆,开始时日投喂量为22.5kg/hm2黄豆磨成的浆,并逐渐增加到45kg/hm2;3号池放苗后前10d先投喂蛋黄,开始时日投喂量为0.5个蛋黄/万尾,并

5、逐渐加大到2个蛋黄/万尾;10d后全部改投鳗鱼粉料制成的团状饲料。2010年全部按3号池的投喂方式。放苗后10d左右采取分期注水,逐步加深水位,直至最高水位。每日早晚巡塘,及时捞除及灭杀水蛇、水生昆虫、蝌蚪及蛙卵,防止鸟类侵害。2结果经20~25d的培育,鱼种规格均可达到4.0cm以上,进行分塘出苗。用生石灰消毒的2口池的鱼苗成活率分别仅65.0%和69.1%,明显低于漂白粉的,后者的成活率均在80%以上。前期投喂蛋黄的培育效果较好,除2010年的3号池外,其它各池鱼苗成活率平均可达到91.6%,而前期投喂豆浆的2号池的鱼苗成活率只有

6、83.3%。结果详见表1所示。3讨论3.1培育池准备淡水白鲳苗种培育时,若培育池消毒时间偏早,池内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大量出现的时间太早,由于淡水白鲳水花个体小,开始摄食时全长只有6.5~7.0mm[1],无法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加上淡水白鲳对敌百虫敏感,不能用敌百虫灭杀这些浮游动物,就容易出现“虫盖鱼”现象(指水花下池后头2d内枝角类等较大型浮游动物大量出现,与鱼苗争溶解氧、空间和饵料,从而降低鱼苗成活率的现象)的发生。从试验结果看,使用漂白粉消毒时,消毒时间为水花下池前5d,并在2~3d左右排干池水后重新注入新水,主要是

7、利用漂白粉药效消失快,毒性残留小的特性,可大大推迟培苗池中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大量出现的时间;而采用生石灰消毒的池子,由于生石灰的药性消失较慢,需要提前10d左右消毒,消毒时间和注水时间偏早,鱼苗下塘时出现“虫盖鱼”现象,其鱼苗成活率明显较漂白粉的低。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漂白粉消毒和清水下塘的措施不用药物即可避免“虫盖鱼”现象的发生,对提高淡水白鲳鱼苗成活率有较明显的作用。3.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等密切相关。3口试验池的放养密度均在300万~375万尾/hm2,经20~25d的培育,各试验鱼池鱼种的全长均在4.

8、0cm以上,较为接近,说明在该密度范围内,短期培育时密度对鱼苗的生长速度并非主要影响因素;使用生石灰消毒的1号池和3号池的成活率只有65.0%和69.1%,其它池的成活率均达到80%以上,在培育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各试验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