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转化净化工段设计

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转化净化工段设计

ID:33529503

大小:699.00 KB

页数:91页

时间:2019-02-26

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转化净化工段设计_第1页
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转化净化工段设计_第2页
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转化净化工段设计_第3页
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转化净化工段设计_第4页
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转化净化工段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转化净化工段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前言本设计是年产30万吨合成氨转化、净化工段的设计。设计说明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分九章讨论了氨的性质、用途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合成氨工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现代大型氨长的生产特点,设计方案的论证,生产方法的综述与选择,本设计主要工艺参数的论证与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的评述与选择,合成氨生产原理与本设计生产流程的叙述及本设计主要设备一览表。第二部分是工艺设计计算,分别进行了消耗定额,返氢量的计算、天然气催化转化的计算、CO变换、气体净化、甲烷化过程的物料与热量衡算,换热器热负荷计算,最后进行了设备计算----

2、-加压两段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计算。本设计附有转化、净化工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CO2吸收塔的装配图。本设计选用Kellogg节能型流程,具有能耗低、流程简单的特点。91目录第一章.综述41.1氨的性质、用途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61.2合成氨工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61.3现代大型氨厂的生产特点81.4设计方案的论证101.4.1原料的选择101.4.2原料的脱硫101.4.3造气121.4.4一氧化碳变换151.4.5CO2的脱除161.4.6微量CO、CO2的脱除181.5本设计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与论证201.

3、5.1水碳比201.5.2转化炉出口气甲烷含量211.5.3转化压力211.5.4高低变换出口气中的CO含量221.5.5脱碳后CO2残余含量221.5.6吸收、再生的温度、再生塔的水汽比及溶液组成231.5.7甲烷化炉入口温度251.6生产工艺流程的评述与选择251.6.1M.W凯洛格公司261.6.2布朗公司271.6.3帝国化学公司(ICI)271.6.4托普索(HaldTopsØe)公司281.6.5伍德(Uhde)公司281.7合成氨生产原理与本设计生产流程的综述281.7.1原料气的脱硫281.7.2烃

4、类蒸汽转化291.7.3CO变换301.7.4原料气中CO2的脱除311.7.5甲烷化脱除微量的CO及CO23291第二章工艺设计计算342.1设计依据:342.2消耗定额、返氢量的计算342.2.1计算条件:352.2.2计算变量352.2.3求解变量352.2.4计算352.3转化382.3.1一段转化炉物料衡算382.3.2二段炉物料、热量衡算422.4变换502.4.1高变物料、热量计算502.4.2低变炉物料、热量衡算532.4.3102-F排水量计算562.5CO2吸收塔原料气系统物料衡算582.5.1

5、计算条件:582.5.2.计算582.6甲烷化612.6.1甲烷化炉的物料衡算612.6.2甲烷化炉热量衡算622.6.3校核642.6.4104-F排水量的计算652.7净化662.7.1本菲尔溶液循环量的计算662.7.21103-F排水量及回流水量的计算682.7.31110-C、1104-C热负荷的计算722.7.4吸收、再生系统的热平衡752.8换热器热负荷的计算842.8.1103-C热负荷计算842.8.2104-C热负荷计算852.8.31107-C的热负荷852.8.4114-C热负荷计算8691

6、2.8.5144-C热负荷计算872.8.6115-C的热负荷计算892.8.71115-C热负荷计算902.8.8136-C热负荷计算92第三章加压两段填料吸收塔设计943.1设计项目:943.2设计条件943.3设计计算963.3.1塔型设计963.3.2流体接触方式及喷淋963.3.3填料选择963.3.4上塔塔径计算973.3.5上塔填料高度计算1023.3.6下塔塔径计算及下塔填料计算1053.3.7校核计算110第1章综述氮(N),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其中氮占78%体

7、积。但是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吸收这种游离态的氮,只有当氮与其他元素化合以后,才能为植物所利用,这种使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变成化合态氮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合成氨是固定氮的主要方法。91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而合成氨工业是化肥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的增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氨的性质、用途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氨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的密度0.771kg/m3,比重0.5971,沸点-33.35℃,固体氨溶点-77.7℃,临界温度132.9℃,临界压力112.3atm

8、,液氨比重0.667(20℃),液氨挥发性很强,汽化热较大。氨有毒而且易爆。它不象一般的毒气具有累积的毒害作用,但对人体组织有很大的灼伤性,正常空气中若含有5000ppm的氨含量既能使人在短时间内窒息;只要有2000ppm的氨含量就有可能在几秒内灼烧皮肤,使它起泡,并可能造成严重的肺水肿;浓度超过700ppm将会损伤眼睛,如不及时治疗,便会失去视力。氨在空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