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①

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①

ID:33530748

大小:1.1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6

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①_第1页
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①_第2页
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①_第3页
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①_第4页
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①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①———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许传新摘要: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结伴外出、依靠“亲友介绍”工作是两代农民工初次外出与求职的共同特点,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主要追求经济利益,新生代农民工则主要追求个人发展,农民工外出倾向于低龄化,童工现象比较严重。农民工进城之后,“跳槽”频繁,就业层次低,多数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只是一种“平移”,并没有带来职业地位的提升。相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层次比第一代农民工高。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方式职业流动比较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

2、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3月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2978万人,比上年增长436万人,增幅达到1.9%,其中外出农民工总量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增长3.5%。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民工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内部也在发生着结构分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新生代农民工日渐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体。根据2006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

3、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人数总额大约为2亿人,其中16—30岁的人数占农民工总人数的6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4)。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所谈到的,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有一些特殊困难,“第一,他们许多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也就是说没有生产资料;第二,他们长期在城市生活,对农业生产也不熟悉;第三,他们许多人没有解决户籍问题,因此,他们的恋爱、结婚,以致将来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妥善加以解决。”从城市

4、适应这个角度来看,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更为强烈和迫切,他们更想实现身份的转变,成为真正意义的市民。邹农俭认为,我国农民工身份的改变一般要经历这样三次转变:职业转移、地域迁移和身份转变,这三者是我国农民非农化过程中三个既相对分离又依次递进的环节(邹农俭,2002:1-7)。但就目前的现实来看,大多数农民工仅仅是完成了职业的转移和地域的迁移(更多的是候鸟状迁移)这两个过程,只有少数农村外出劳动力实现了身份转变,成为市民。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实质性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社会身份的真正转变。了解这个过程中农民工如何

5、进城以及进城之后职业流动情况,对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拟对两代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进行比较分析。①本论文使用数据全部来自“2008年珠三角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该调查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蔡禾教授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年重大招标项目(项目批准号:05&ZD034)课题组执行。作者感谢上述机构及其人员提供的数据协助,本论文的观点和内容由作者自负。1《青年研究》2010·3二、文献综述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可分为初次职业选择和再次职业流动。初次职业选择主要表现为从农业劳

6、动者向非农业劳动者的流动,这是学界和社会的共识。对于再次职业流动,周运清和王培刚认为,共有六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从职业流动的分层结构来看,以水平流动为主,不引起职业地位的升降;二是从职业流动的次数来看,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工作的临时性和就业的非正规性;三是从职业流动的职业机会选择来看,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源积累;四是从职业流动的流动过程来看,缺乏良好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五是从职业流动的性别影响来看,男性较女性更易于流动,这与文化、用工中的性别歧视和女性生理特征相关;六是从职业流动的职业分布来看,以体力劳动职业为主(周运

7、清、王培刚,2002:45-49)。殷晓清(2001)认为,农民工在职业流动中,前次职业业绩不能累积,社会地位上升途径单一,各次职业获得的相关性很弱,因而农民工再次职业流动发生地位上升的较少,职业始终维持在较低的层次(殷晓清2001:54-62)。社会网络视角是多数学者在研究农民工流动时采用的分析框架。比如李培林对济南市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他们来城市打工的主要信息是由他们的亲属、同乡、朋友等提供的,这种情况占75.82%(李培林,2001:53-55);钟甫宁等在苏南的调查中发现,这种情况在外来劳动力群体中占到60.45%(钟甫宁等,20

8、01:31-37);曹子玮通过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的600份问卷调查,给出同样情况的数据是72.9%(曹子玮,2003:2534)。但真正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农民工职业流动进行较为深入研究的当属刘金枚,他的研究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