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笔记

普通逻辑笔记

ID:33546204

大小:69.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27

普通逻辑笔记 _第1页
普通逻辑笔记 _第2页
普通逻辑笔记 _第3页
普通逻辑笔记 _第4页
普通逻辑笔记 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逻辑笔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考普通逻辑笔记第一章:引论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

2、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

3、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

4、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第二章:概念  1、概念史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一般

5、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内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反映形式,只用来表达概念,2、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

6、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4、同一语词在不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7、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9、概念内涵外延的灵活性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1、概念的种类: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3、

7、正概念和负概念。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8、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2、真包含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9、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这种反变关系只适用于种属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