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

ID:33548669

大小:4.29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5-11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1页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2页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3页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4页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小组成员:慧清普清志鹏知临焙焙国梁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的渗透及交流在逐步增强和深化,中外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差异,中外的电影和音乐文化也不例外。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次研究性课题,意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存在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从理解国外文化。研究性学习的方法1、根据优差组合原则,把学生分成小组,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内容,明确分工,预定成果。2、利用课本、图书馆、网络、调查、采访等多种方法,搜集中外电影和音乐信息资料,并归纳整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3、围绕电影和音乐这一话题,小组织进行广泛交流,通过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4、经过探讨学习,整合资料,写出研究报告,制作PPT文件,做开题报告。研究意义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力图使学生了解中外电影和音乐存在的差异,对外来文化关于电影和音乐的探讨,从而帮助同学从理解中外文化,到扩大知识面和开拓视野;从学习和理解外国文化,到加深对外国文化借鉴和吸收,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产生对文化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电影看中西文化差异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世界上第一部电影于1895年在法国巴黎公映,这也标志着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开始存在。电影的历史随后电影迅猛地从法国传

3、播到伦敦、布鲁塞尔以及纽约。到20世纪初,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产自不同国家的电影。时至今日,电影仍以他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比较电影中的文化宏观比较1.语言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政治敏感度4.开发、发行手段5.正版维权方式,盗版打击力度6.观众受众程度微观:电影内容所反映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人生观等)截取文化中一些主流特色加以个性发展,将文化演绎的更加生动。中西电影存在差异的原因1、各自文化生成所依赖的不同的地理环境。2、不同的对待态度。3、不同的价值取向。中西电影差异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多产并产“精品”的原因创作环境

4、宽松自由;人才济济;财大气粗;注重研究,改进技术;高度市场化,专业化;注重展示美国文化魅力;好莱坞电影表现美国文化主要有:不畏强权,挑战谬误;孤胆英雄直面邪恶;展示科技,普及法律;灿烂青春,铭心爱情;中西电影“英雄”之别中西电影中的“英雄”之别第一,中国武侠大片里的英雄,大多恪守“忠”、“孝”、“仁”、“义”等准则,可以为了江湖义气或伦理情谊,不分青红皂白地拔刀相助、慷慨献身。如《黄金甲》、《这个杀手不太冷》的不同主人公形象。第二,中国古代英雄的“匡时济世”,讲究集体行动,其义举多表现为成群结党形式。《七剑》、《神话》里的主人公周围,都簇拥着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师兄

5、弟,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展现的多为英雄群像。而西方电影作品,从《虎胆龙威》、《勇敢的心》到《角斗士》、《蝙蝠侠》,遵循的却是个人奋斗原则,倡导单枪匹马式的“孤独的反抗”。中西电影中的“英雄”之别中西电影中的“英雄”之别第三,中国侠士、英雄多半具有为他人牺牲的崇高思想,把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奉为集团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神圣使命。《墨攻》里的墨者革离,原是“兼爱”、“非攻”的信徒。可当他认定扶助梁国抗击枭赵符合民族大义和集团利益时,他便不辞血腥杀戮,义无反顾地从容赴难。西方电影里的英雄则十分珍惜生命价值,避免无谓死亡,如《真实的谎言》、《拯救大兵瑞恩》的主人公们都追求自然

6、与人生的美,追求物质享受,热爱生命,与中国人的生死观可谓大相径庭。第四,中国电影里的侠义英雄壮举,常追求确定的社会地位或公众认同。《黄金甲》中杰王子谋反既有母亲哀求的因素,也有推翻暴君取而代之的企望,性格鲜明,目的明确。西方英雄则往往独断独行,不求为他人所理解,有时还故意回避现代文明社会。如《巴顿将军》、《绝地战警》均以功成身退告终;至于美国大片《蜘蛛侠》里那个“科幻”英雄帕克,在用他无意中获得的超能力打击种种犯罪活动时,也始终小心翼翼地掩盖着自己的真实身份。中西电影中的“英雄”之别从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中外音乐的意境差异中外古典音乐差异问卷调查视屏欣赏中外音乐的意境

7、差异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深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儒家重中庸,讲究中正平和,在音乐上主张“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强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即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淡泊、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一个美好的意境可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华。西方音乐所追求的是典型、形象、高潮等,讲究情感宣泄、形象鲜明、结构清晰;而中国:音乐追求意境深远、模糊朦胧。表现在中国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