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3553360

大小:40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27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东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1.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从材料““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宗法血缘观念比较浓厚,同时比较重视个体家庭,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地位,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设立的,故D项错误。2.

2、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A.导致儒学独尊局面B.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C.利于世家大族掌权D.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可得知,材料所指的制度是察举制。察举制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特别是之后的九品中正制。故C项正确。儒学独尊局面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察举制主要是考察品德与才能,

3、与材料“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相符合,故B项,察举制名存实亡不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3.在考古发现的汉代官吏墓葬中,陪葬品除《秦律》等大量律令外,还经常伴有一些用来预言凶吉、卜定疑难的简册,如《日书》等。这反映了当时-13-A.沿用了秦代的基本政治制度B.治国思想发生根本改变C.儒学融合了法家、阴阳家思想D.社会生活受神秘主义影响【答案】D【解析】“预言凶吉、卜定疑难”体现了迷信神秘主义的特色,说明当时社会生活受神秘主义影响,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汉代沿用秦代的基本政

4、治制度,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治国思想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汉代儒学融合法家、阴阳家思想的问题,故C错误。故选D。4.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嘉靖九年,又将赋役名目统一后折银征收,减少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这些举措的目的是A.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矛盾B.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C.限制苛扰以促进农业发展D.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反映了统治者减轻百姓的

5、赋税徭役以促进农业生产,故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缓和社会矛盾的问题,故A错误;限制百姓的赋税并不能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故B错误;“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下图为1912—1932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万两)。据此可知当时-13-A.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B.自然

6、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D.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的数据可得知,棉纺织业所需的原料棉花进口量大量增加,一战期间棉织物进口下降,再结合1912-1932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基本概况,说明这一时期棉纺织业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自然经济与其它经济成分进行比较,故排除B项。中外贸易的比较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技术是否实现突破,故D项错误。6.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

7、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答案】B【解析】巴黎公社55周年是在1926年,当时中国正在经历国民大革命,所以他意在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但是国民革命并非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材料不涉及国际援助的信息,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3-7.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

8、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A.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B.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C.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D.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答案】C【解析】1936年德日两国已经走向军事结盟关系,且材料只反映了德国向中国提供贷款,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