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仿真

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仿真

ID:33569139

大小:257.33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2-27

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仿真_第1页
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仿真_第2页
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仿真_第3页
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仿真_第4页
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仿真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仿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移动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仿真摘要在移动通信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无线通信。而无线信道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无线通信质量的提高,因此对无线信道的研究有利于提高通信传输速率。本次课程设计用simulink对移动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特性进行了仿真,并且和理想传输环境下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了结论。关键词:移动通信;无线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多径传播前言移动通信是指双方或至少其中一方在运动状态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是实现通信理想目标的重要手段。移动通信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上通信的需求,同时,由于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的迅速发展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远

2、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移动通信追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通信,也就是移动通信的理想境界——个人通信。要实现这个理想,高效率、高质量是前提。所以,除了研究发射机接收机可以达到目的外,对于无线信道的研究更为重要。无线信道的好坏直接影响无线通信的质量和效率,对无线信道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建模可以了解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因素以及解决的方法。无线信道中,小尺度衰落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研究小尺度衰落的特性和建模方法对于无线信道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录第1章移动通信概述11.1移动通信的发展史11.2移动通信的特点2第2章无线信道的概念和特性42.1无线信道的定义42.2无

3、线信道的类型42.3无线移动信道的概念52.4移动信道的特点6第3章调制解调8第4章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94.1QPSK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94.2利用Matlab研究QPSK信号11总结15参考文献16附录一:17附录二:19第1章移动通信概述1.1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20世纪20~30年代:警车无线电调度电话(AM调幅),使用频率为2MHz。2.20世纪40~50年代:人工接续的移动电话(FM调频),单工工作方式,使用频段为150MHz及450MHz。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Bell实验室提出了蜂窝的概念。3.20世纪60年代:自动拨号移动电话,

4、全双工工作方式,使用频段为150MHz及450MHz。1964年美国开始研究更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AMTS)。4.20世纪70~80年代:AMPS、TACS分别在美国、英国投入使用。使用频段为800/900MHz(早期曾使用450MHz),全自动拨号,全双工工作,具有越区频道转换,自动漫游通信功能。频谱利用率、系统容量和话音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5.20世纪90年代: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窄带CDMA(IS-95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及卫星移动通信投入使用。6.21世纪初:基于窄带IS-95CDMA技术的宽带CDMA技术的cdma2000、基于日本无线工业广播协会(ARIB)支持的纯W-CDM

5、A和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UTRA两个独立建议的W-CDMA、由我国提出的时分同步CDMA(TD-SCDMA)等第三代(3G)系统(IMT-2000)陆续开始投入使用或建立试验网。其中,第三代(3G)系统使用频段为1885~2025MHz,2110~2200MHz,全球统一标准。在使用的150MHz、450MHz、900MHz三个频段的具体收发频率间隔分别为:1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4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9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人们把它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主要技术是模拟调频

6、、频分多址,主要业务是电话。代表这一系统的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的NMT-900等。19模拟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不能与ISDN兼容,保密性差,以及移动终端要进一步实现小型化、低功耗、低价格的难度都较大。美国的AMPS最早是由美国于1971年开始研制并投入军用的。1973年,美国Motorola公司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申请AMPS(AdvancedMobilePhoneService)系统,经批准于1983年投入使用。1.2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的通

7、信。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这种传播媒质允许通信中的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其位置不受束缚,不过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一般都很差。首先,移动通信的运行环境十分复杂,电波不仅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弥散损耗,并且会受到地形、地物的遮蔽而发生“阴影效应“,而且信号经过多点反射,会从多条路径到达接收地点,这种多径信号的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都不一样,它们相互叠加会产生电平衰落和时延扩展;其次,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