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

ID:33574505

大小:60.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7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_第1页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_第2页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_第3页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_第4页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投入感情,就像是一个受人控制的木偶在完成控制者发出的指令一般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情感丰富这一优势因素,通过教材、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因素的整合,引起共鸣,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教材教师学生渗透情感教育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大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另外,由于在不少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中,它的重要性远远不如各门专业学科,所以现今的中职语文教学可谓步履维艰。但是中职学生较少受到应试的压力,在情感空间有更大的自由,所以不妨利用情感这一优势因素,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

2、程中提髙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了教材、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因素,并进行整合,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一、利用好教材这个知识宝库(一)对教材中的经典篇章进行发掘和升华在教材中找准发力点,也就是那些情感洋溢、激动人心的经典文章,让人粗略一读就能触碰到作者的心灵。在各类文体中,诗歌是最富有情感因素的,每一行激情涌动的文字,每一声纵情的诵读,都让人情不自禁地与作者共鸣。我在诗歌《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教学中,就比较充分地发掘了文本的情感力量。这首诗是作者根据自己在汶川抗震救灾一线的所见以及强烈的感触而写的,通过描绘七张脸,借战士、医护人员、教师等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在救灾中的精神体

3、现,传达出作者强烈的内心感受“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为了在感情方面充分蓄势,我先以中学老师张米亚舍命救两个孩子,而牺牲后手臂被锯掉这一个感人的事迹来转入汶川抗震救灾这个时代大背景。借助英雄事迹的感染力,引导学生怀着深深的敬意去通过文字细细端详这一张张蕴含中华民族大爱情怀的脸。并用多媒体展示救灾现场的各种画面,使学生对相应的章节理解更到位,感触更深。在诵读环节则通过教师的领读、学生的齐读和伴随背景音乐的分角色诵读,层层深入,让师生的情感逐渐融入文章的基调,最后达到升华。另外,一些经典的小说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二十

4、年以后》就讲述了失散二十年的好友相聚后,身为警察的吉米让人逮捕了沦为罪犯的鲍勃,我启发学生根据各种细节描写去赏析人物,他们慢慢地感受到鲍勃对友情的珍视,并对吉米在情与法之间的正确抉择深感敬意。(二)对教材进行课外延伸中职语文考试基本上由教师自主命题,学生在摆脱了初中时代的那种繁重的应试训练后,有更多的精力去汲取语文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向课外进行延伸,拓宽学生情感的视野,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作者、主题或文体等为支点向外扩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涉猎相关内容。比如在学习汪国真散文《随想二则》这一课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他的诗集、散文集,一

5、起品读了他的代表作《年轻的潮》,并且简要介绍了他在书画和音乐方面的成就,学生都十分羡慕他的多才多艺,更是佩服那种勤奋的求知精神。在学习了欧亨利的小说《二十年以后》,我不仅与学生简要回顾了他的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还介绍了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和契诃夫,引导学生从三人的生平以及作品去体察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时代气息。自从打开了这扇通向课外的学习之门,学生的课余生活少了几分烦躁,多了几分宁静和专注,图书馆和教室里多了埋头看书的身影,有的学生还用手机上网浏览名著和观看影视,不少人还主动找到我交流读书的体会。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一)教师积极投入情感中职语文课与其

6、他专业课相比,在操作和实践性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单纯靠程序化的教学只会让这些原本基础就差的学生跌落到初中时期的厌学状态中。但是语文课堂也是一个特殊的情感载体,教师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去发挥,可以借助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完成课程的目标。以情动情,在感动学生之前,教师必须让自己被感动,否则,任何丰富的表情和语调都是苍白无力的,学生更不可能被感动。在备课过程中要潜心钻研教材,从文字的层面逐渐深入到对中心的把握以及与作者的灵犀相通,并且在多次阅读中记下自己的细微体验。有了充分的情感积淀,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心感受就会油然而生,表情和语调等显得更加贴切,掌握好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的契

7、机,引导他们置身于浓厚的情感氛围中,想作者之所想,看作者之所看,与文本和作者的心灵相融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二)在课堂中融入教师的人生内容有的课文比如随笔之类,形式比较松散,学生不仅较难把握内容,而且对比较抽象的中心也不容易理解。教师如果能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以补充,就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情感更加真切。我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这篇散文之前,询问过几位学生,他们能看得出作者表达的是不愿虚度年华的郁闷情怀,但却对那些诗意的描写理解得不够具体、形象。我找出自己从小学阶段到现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