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ID:33577596

大小:7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27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_第1页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_第2页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_第3页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_第4页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反思:学生正确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找出轴对称图形,会画其对称轴。反思:学生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反思: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分析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的性质的一

2、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则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可见数论在数学中的地位。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的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的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这样编排,虽然突显了以

3、上这些概念的紧密逻辑关系,但也形成了同一单元内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出现概念混淆、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套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1.我们在本单元研究的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整除”但这一词汇是否必须出现呢?让学生大量叙述“×能被×整除”“×能整除×”是否必要?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

4、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因此,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必要基础,“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1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

5、)、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个内容可以集中编排在本单元,也可以分散编排在约分、通分的前面。考虑到本单元概念较多,抽象程度高,本套教材把这两部分内容分散编排在第四单元,也更加突出了它们的应用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点: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措施:1.加强对概念

6、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人教版(年级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五大连池市第二小学校电子教案执教者:肖会芬电子教案执教者:内容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材P12-P14的内容1、因数和倍数1课时主备教师肖会芬1、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2、学生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3、掌握用不同的方法求一个数的的方法。4、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动态修改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及手段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因数

7、与倍数的意义。2、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3、掌握用不同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4、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二.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2————14阅读教材12——14的内容合作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1、合作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1)求一个数的因数的不同方法。求一个数的因数的不同方法。求一个数的倍数方法。(2)求一个数的倍数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3、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15分钟后,相信聪明的你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