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比较

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比较

ID:33578296

大小:64.4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7

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比较_第1页
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比较_第2页
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比较_第3页
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比较_第4页
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比较摘要:从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的提出、发展、完善及其主要成矿控制因素展开探讨,结合典型矿床实例,指出这两种理论在勘查实践中的贡献和应用价值,并比较其异同点。小岩体成大矿与岩浆通道成矿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中岩浆管道与岩浆通道成矿理论并非同一概念;深部熔离预富集是前者的主要控制因素;前者是硫化物深部熔离脉冲式贯入占主导,而后者是硫化物就地熔离局部聚集为主;在硫化物熔离机制方面,后者要求外来硫的加入是必需条件,而前者认为外来硫的加入并非不可或缺,在岩浆深部就可以发生硫化物不混溶作用;在成矿物质聚集方式上,

2、后者认为含矿岩浆分凝和上侵是连续过程,而前者则强调岩(矿)浆上侵是脉动式过程。在找矿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小岩体,并注重含矿小岩体的下盘和岩浆上升的管道位置,这些地区是扩大区域找矿前景、增加资源储量最具潜力的部位。关键词:深部熔离;就地熔离;预富集;小岩体;成矿;岩浆通道;铜鎳矿;岩浆作用中图分类号:P588.1;P611文献标志码:A0引言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是著名矿床学家汤中立院士长期探索总结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成矿理论认识,在指导找矿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4]o1995年,汤中立院士和李文渊研究员在《金川铜鎳硫化物(含钳)矿床成矿模式及地质对比》一书[5]中

3、共同提出“小岩体成大矿”的金川模式,该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经过多年的发展,小岩体成大矿理论已在国内外地学界得到广泛认同,并在地质找矿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9]o金川铜镰矿床、图拉❷根铜鎳矿床以及新发现的夏日哈木大型铜镰矿床等,都是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典型代表[10-15]o另一方面,对岩浆铜辣硫化物矿床而言,硫化物熔离是成矿的关键因素,除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之外,岩浆通道成矿理论也能很好地解释某些矿床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特征,像加拿大的VoiseysBay岩浆铜鎳硫化物矿床和俄罗斯的Norilsk岩浆铜镰硫化物矿床。小岩体成大矿与岩浆通道成

4、矿理论之间在成矿关键控制因素、硫化物熔离方式、富集部位、指导区域找矿实践方面存在什么异同呢?笔者对比分析了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的特点,从成矿理论的提出、成矿关键控制因素、实例以及对指导区域找矿的贡献等方面系统比较,借助代表性矿床的深入剖析,试图得出规律性认识,以期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在引导区域找矿实践方面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并为深入探讨岩浆铜镰硫化物矿床深部成矿过程提供参考。1小岩体成大矿理论1.1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汤中立院士基于对金川铜镰矿床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思想。在随后的20年间,他

5、又对中国西北地区小型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与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详细阐述了小岩体成大矿与岩浆地幔源区的关系,以及成矿元素富集迁移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完整的小岩体成大矿理论。该理论受到国外著名铜鎳矿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指导与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有关的铜镰硫化物矿床找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汤中立院士及其团队提出的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不仅适用于金川铜辣矿,而且适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与镁铁质一超镁质岩体有关的铜鎳矿床。其理论体系包括:小岩体成大矿中的小岩体最大截面积可大到nkm2(n越来越多的找矿实践证明,小岩体成大矿是一个基本地质事实。以汤中

6、立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系统提出了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他首先发现金川铜鎳矿和深部厚大隐伏富矿体,使得金川矿床储量翻了几倍,礫资源量达到589X104t,铜资源量达到389X104t,钳族元素资源量达到2000t,改变了中国缺镰少钳的被动局面,使金川铜镰矿跃升为世界级超大型铜鎳矿之一,为金川镰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汤中立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经过近十年来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总结出金川矿床模式和鎳矿成矿规律(图1),创新性地提出(超)基性小岩体成大矿学说。在金川矿床之前,世界流行的观点是只有基性大岩体才能熔离出大的

7、铜镰矿,著名实例就是加拿大的Sudbury矿床,其岩体面积大于1300km2。而金川岩体只有1.34km2,却产有如此巨大的银铜储量(图1)。汤中立院士结合其他同类矿床提出了深部熔离复式贯入、或单式贯入、或脉冲式贯入的成矿过程,有力推动了岩浆熔离矿床成矿理论的发展和镰矿勘查新思维的应用。小岩体成大矿是形象化的客观描述,同样遵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其中的“小”和“大”都是相对的概念,也符合质量平衡的客观规律,大矿是相对于含矿侵入岩而言的,不是针对勘查规范、或者勘查标准、亦或想当然的认识。要想成为名符其实的大矿,首先深部熔离预富集之前的岩浆量必须绝对的大。青海

8、省化隆县拉水峡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大部分被铜镰硫化物矿化,含矿率达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