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演化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演化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ID:33579732

大小:10.00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2-27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演化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_第1页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演化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_第2页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演化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_第3页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演化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_第4页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演化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演化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万方数据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演化: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作者姓名:学科专业:导师姓名:完成时间:谢清陆地球化学陈福坤教授李双庆博士二O一六年五月十七日万方数据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Adissertationformaster’SdegreeOriginandevolutionofmaficdikerocksintheSusongorog"beltintheDabie—belt:usongOenlcbeltntheDabieoroflenicbelt:Ievi

2、dencefromzirconU-PbgeoChrOnoIOgyandgeochemistryAuthor’SName:QingluXieSpeciality:GeochemistrySupervisor:Prof.FukunChenDr.ShuangqingLiFinishedtime:May17丽,2016万方数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

3、名:遮缸丝作者签名:啼挝趟吼签字日期:易/60:_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岖么开口保密(——年)作者签名:边蕴丝签字日期:丛匣!:《导师签名:签字日期:碰趔凹心,olI·e毛万方

4、数据摘要大别造山带是三叠纪华南华北陆块陆.陆俯冲碰撞之下所形成的造山带,碰撞后早白垩世时期发育有强烈的岩浆作用。侵位于宿松群高压变质岩石中的大量中.基性脉岩,是认识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的壳幔相互作用和折返过程中岩石圈构造响应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报道了有关宿松地体中一基性脉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探讨了其成因特征和源区演化过程。宿松地体中一基性脉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单颗粒锆石的年龄范围分布较广,主要可分为太古代(>2500Ma)、古元古代(2500~1850Ma,1800"--1650Ma)、新元古代(

5、850~720Ma)、早古生代(450"~420Ma)、早中生代(230----,190Ma)和早白垩世(140~120Ma)。具有岩浆成因的早白垩世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约为132Ma,应代表中.基性岩浆的侵位时代,证明其为大别地区碰撞后岩浆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锆石形貌、内部结构和微量元素特征,这些年龄群落与扬子陆块记录的典型构造.岩浆事件具有对应关系。早中生代之前的继承锆石年龄分布与扬子板块的锆石年龄特征有明显的相似性,暗示着宿松地体可能具有扬子属性。因此,我们推测,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成因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强烈岩石圈伸展背景下,与大别造山带增厚

6、的岩石圈拆沉作用关联密切。根据全岩的主、微量元素成分,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以粗安岩为主,主量元素变化较大,Si02介于51%~64%,基性端元具有较高的MgO、Ni、Cr等元素含量;微量元素组成较均一,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H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同位素显示相对富集的特征,初始87Sr/86Sr比值的范围为O.7063~0.7109,eNd(t)值明显偏低(.15.1~.22.7),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相对偏低,(206Pb/204Pb)i=15.8585~17.1967,(207pb/204pb)i=1

7、5.2072--一15.3321,(208pb/204pb)i=36.8144~37.6338,证明岩浆源区中扬子下地壳物质的贡献显著。脉岩整体具有较高的Sr、相对低的Y和Yb含量,与埃达克质岩石组成像类似,指示宿松地体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的形成可能与增厚的造山带岩石圈拆沉及其与地幔的相互作用有关。关键词:宿松地体;U.Pb年龄;拆沉作用;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Sr-Nd.Pb同位素;大别造山带;扬子板块万方数据摘要万方数据AbstractABSTRACTTheDabieorogenicbeltisatypicalcontinentalcolli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