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垦利县为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垦利县为例

ID:33582088

大小:2.85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2-27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垦利县为例_第1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垦利县为例_第2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垦利县为例_第3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垦利县为例_第4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垦利县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垦利县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牵引言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垦利县作为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经济带的结合部,在高强度开发背景和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的态势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具有典型性。本研究以垦利县为研究区域,以其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从而为土管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持,最终达到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高的目的。1.2国内外研究动态1.2.1国外研究概况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它是对土地适宜性在时间方向的延伸趋势进行的一种判断和评估,是可

2、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的体现。进入90年代,国际上一些土壤学家和土地评价专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申到土地利用,1990年,印度农业研究会(ICAR)、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Rodale的研究中心在新德里举行的“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并将土地可持续利用分为两部分:人一地关系和人一人关系。此后1991、1993年分别在泰国和加拿大举办了有关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两套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议建立全球可持续土地利用

3、系统研究网络。1992年联合国发展大会之后,各国际组织、政府和学者都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问题,尤其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问题。其中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面的研究以联合国粮农组织@AO)为主。FAO于1992、1994年两次召开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大会,提出土地持续利用管理的概念,并发表了《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纲要》,标志着土地评价进入一个新阶段。《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纲要》(1976)确定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程序和五项评价标准,即:土地生产性(Productivity)、土地的安全性或稳定性(Security)、水土资源保护性(Protec

4、tion)、经济可行性(Viability)和社会接受性(Acceptability),并初步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在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自此,国外开展了许多有关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杜曼斯基(1994)以《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纲要》规定的五项标准对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约翰(1994)等评价了肯尼亚莫卡科斯地区在1930—1990年间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波曼(1999)通过建立自然物理因素和经济因素,对土地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IndicatorsandTh

5、resholdsFortheEvaluationofSustainableLandManagement))。-—-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文中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及阈值进行了探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银行(WB)等机构为环境和发展问题所制定的许多指标体系也包括土地质量指标。世界银行(Pier,1995)的土地质量指标概念是建立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框架(PsR)下对土地“健康”的总体评价。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来说,压力指各种人类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及对土地质量状况变化的影响;状态包括植被、土壤、养分、水等资源环境变化的

6、类型、程度、空间范围和速率:响应包括各类土地用户和政府为补救土地退化所作的有意识的努力,包括制度建设、管理与技术改进、社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教育与科技进步等。1997年在荷兰恩斯赫德召开的“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和信息系统国际学术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应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习俗等方面对土地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且认为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三类:一类为环境和技术指标;二类为社会指标;三类为经济指标。帕雷利等(1995)主要研究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中有关土地质量方面的评价因素或指示因素,如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林地退化、草地退化、

7、盐渍化等;杜曼斯基(1994)把有关土地质量的指示因素分为短期内可观测到的易变化的指示因素和在较长时期才发生变化的指示因素。伽美达(1997)等探讨了加拿大农场水平上的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在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接受性5个方面的指示因素和评价指标。贝罗特朗和辛克(1997)以委内瑞拉为例探讨了国家级水平上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的某些指示因素和评价指标。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必须全面分析土地利用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效应。由于各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不同,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价

8、方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生产性’’和“保护性"评价指标的“阈值"上的看法不同,其社会“接受性”也肯定不同。此外,不同的土地利用主体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指示因素和评价指标的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