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介绍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介绍

ID:33583174

大小:150.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7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介绍_第1页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介绍_第2页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介绍_第3页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介绍_第4页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修订介绍技术发展部徐厚军(根据有关学习资料整理)一、总体情况2010版抗震规范共14章、12附录、613条,其中正文468条,附录145条,强制性条文:56条;正文增加5%;附录增加36%。新增内容:大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房、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混凝土筒体房屋以及性能设计原则。删去内容:内框架房屋。各章节修订情况见下表:1~3章及附录原96条修36条增11条计107条4章原30条修5条增1条计31条5章原25条修5条增1条计26条6章及附录原107条修2

2、5条减12条计95条7章及附录原72条修16条减1条计71条8章及附录原40条修9条增6条计46条9章及附录原77条修10条增14条计91条10章原20条修2条增17条计37条11章原33条修4条增6条计39条12章及附录原33条修11条减1条计32条13章原21条修3条增3条计24条14章增14条计14条合计原554条修97条增59条总计613条二、抗震设计规范主要修订内容1.继续保持现行抗震规范的基本规定2010版继续保持了89版、2001版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下列基本规定:(1)用三个不同的概

3、率水准和两阶段设计体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设计原则;(2)以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引入“设计地震分组”,体现地震震级、震中距的影响;(3)不同类型的结构需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并利用“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系数”,体现某些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4)按照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通过“多遇地震”条件下的概率可靠度分析,建立了结构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多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5)把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作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强调通过概念设计,协调各项抗震措施,实现“大震不倒”;(6

4、)砌体结构需设置水平和竖向的延性构件形成墙体的约束,以防止倒塌;(7)钢筋混凝土结构需确定其“抗震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对框架结构还要求控制“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通过第二阶段的设计防止倒塌;(8)装配式结构需设置完整的支撑系统,采取良好的连接构造,确保其整体性。2010版继续保持2001版某些抗震设计基本规定:(9)增加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0.30g的设计要求;(10)提出了不同阻尼比的地震作用和控制结构最小地震作用的强制性要求;(11)明确概念设计的某些具体要求,加强各类结构的抗震

5、构造;(12)纳入隔震、减震设计以及非结构构件等,向性能化设计前进2.对建筑结构场地地基设计要求的改进(1)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局部调整对于场地剪切波速大于800m/s的场地,新增场地类别I0类;对于中软土和软弱土的平均剪切波速分界,考虑覆盖层取20m,由140m/s调整为150m/s。(2)液化判别方法的改进调整标准贯入法液化判别公式,将自74、78版抗震规范沿用的15m深度内采用直线判别改为对数曲线判别,可延续到15m深度以下的判别,并进一步考虑震级的影响,重新定义液化判别的锤击数基本值——M7.5液化概率3

6、2%时水位2m、埋深3m的液化临界锤击数,判别结果总体上基本保持与2001版接近。(3)软土震陷判别新增8度(0.30g)和9度时按液性指数判别软土震陷的方法。3.对结构抗震分析规定的改进(1)改进了不同阻尼比的设计反应谱2001版不同阻尼比的设计反应谱在5s后出现交叉,且阻尼比0.25的反应谱倾斜下降段按公式计算将变为倾斜上升段,条文硬性规定取0.0。本次修订,阻尼比0.05保持不变,调整后公式的形式不变,参数略有变化,使钢结构的地震作用有所减少,消能减震的最大阻尼比可取0.30,除Ⅰ类场地外,在周期6s以前

7、,不同阻尼比基本不交叉。(2)设计特征周期的调整对于I0类场地,明确其特征周期比2001版I类减少0.05s。对于罕遇地震的特征周期,6、7度与8、9度一样,也要求增加0.05s。(3)增加了6度设防的设计参数2010版增加了6度设防的一些要求,包括:不规则结构应计算地震作用;6度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取0.008、6度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0.28等(4)配合大跨屋盖建筑的设计需要,新增有关多点、多向地震输入的要求,以及竖向地震作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竖向地震为主的地震作用基本组合。(5)配合钢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方

8、法的改进,调整了钢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的取值:强度破坏取0.75,屈曲稳定取0.80。4.对抗震概念设计和建筑结构延性设计要求的改进(1)不规则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改进2010版明确,本规范3.4.3条的规定,只是主要的不规则类型而不是全部。在2008年局部修订的基础上,参照IBC的规定,明确将扭转位移比不规则判断的计算方法,改为“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并考虑偶然偏心”,以避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