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

略论中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

ID:33591102

大小:62.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7

略论中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_第1页
略论中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_第2页
略论中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_第3页
略论中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_第4页
略论中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中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略论中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中教数据论文略论中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张文民(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作为中国戏剧戏曲学的奠基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具有鲜明述学特征:一是“信而有征”,注重铺排史料,言必有据;二是“考胜于史”,长于史料考证且有独到发现,史的论述较弱;三是“述繁论简”,引述文献繁复,论评阐发简略。关键词:《宋元戏曲史》;王国维;信而有征;考胜于史;述繁论简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4.049中图分类号:I207

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4—0165—03收稿日期:2015-12-04作者简介:张文民(1976—),男,河南浚县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为其戏曲研究总结之作,也是中国近现代戏曲研究的奠基之作,与周贻白著《中国戏剧史长编》以及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并称中国戏剧史学三大里程碑式著作。王国维有感于元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遂使一代文献,

3、郁堙沈晦者且数百年”[1]的现实,遂撰成此书,对此他颇为自豪:“凡诸材料,皆余所搜集;其所说明,亦大抵余之所创获也。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为多。”[1]《宋元戏曲史》融乾嘉朴学与近代史学考证于一体,考论结合,追溯中国戏曲起源,论析中国戏曲特征,尤其是宋元戏曲的文学成就,发前人所未发。对于此书之于中国戏曲研究的成就及价值、地位,已有众多论说,笔者从述学文体的角度把《宋元戏曲史》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并稍加阐发。一、信而有征清代乾嘉朴学崇尚朴厚学风,注重资料搜集和证据罗列,主张无信不征。王国维青少年时

4、期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其治学门径无不受朴学影响。1898年王国维来到上海后接触新学,既学习日文、英文、德文等外语,又学习物理学、数学等近代自然科学,还学习西方哲学、美学,这使王国维培养起重实证、求严谨的近代学术思维。《宋元戏曲史》在勾勒中国戏曲起源、发展轨迹时,无不铺排大量史料,爬梳剔抉,掘幽发微,体现出作者“信而有征”的追求。如第一章“上古至五代之戏剧”开门见山摆出观点:“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紧接着援引《楚语》、《说文解字》、《商书》、《诗谱》、《东坡志林》等论证上古巫觋歌舞娱神之风,

5、旨在追溯戏剧起源。此外,论“周礼既废,巫风大兴;楚越之间,其风尤盛”时引王逸《楚辞章句》和屈原《九歌》之《东皇太一》、《云中君》;论“古之祭也必有尸”引《晋语》、《楚辞》、《诗经》及毛传郑笺;论“巫觋之兴,虽在上皇之世,然俳优则远在其后”引《列女传》、《说文解字》、《史记》、《左传》、《谷梁传》并据此概括巫、优之别,得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论汉至晋之俳优、角抵戏引《盐铁论·散不足》、《汉书·礼乐志》、《贾子新书·匈奴篇》、《史记·大宛传》、张衡《西京赋》、李尤《平乐观赋》、《魏略》、《世语》、《魏氏春秋》、

6、《魏书》、《赵书》、《乐府杂录》;论《兰陵王》、《踏摇娘》歌舞戏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记》;论南北朝角抵戏引《魏书·乐志》、《隋书·音乐志》、《隋书·柳彧传》、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这部分内容如果让今人来写,也许用一两条文献即可论证观点成立,而王国维尽可能地铺排材料,旁征博引,反复申说,由此奠定《宋元戏曲史》的总体风格:重实证考据,不事空谈,在梳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勾勒中国戏曲的发展演变脉络。写起来需要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史功底,读者阅读起来也需要有相当的学识素养,方可观其会通,窥其奥窔。中国传统著述体式多

7、为点评、注释、诗话、词话,或者以形象的语言表达鲜活的感悟、思考,兴之所至,随意散漫,或者富有知识性地评说、阐释,零星琐碎,不成系统。这种著述传统深深影响到后人治学,诸如“羚羊挂角”、“草蛇灰线”之类形象生动但不够严谨准确更无法实证的语言时时出现,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不大可能诞生在以象表意、朦胧混融的研究范式中。王国维打破著述传统,以言必有据、信而有征的科学实证精神展开对中国戏曲的系统研究;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披沙拣金,抉幽发微,努力走近、还原戏曲史实。二、考胜于史《宋元戏曲史》还有另一名字叫《宋元戏曲考》,叶长海对这

8、两个名字作了详细考辨[2]。王国维于壬子年十一月廿八日(1913年1月5日)致缪荃孙信中有言:“近为商务印书馆作《宋元戏曲史》,将近脱稿,共分十六章。”[3]可见王国维撰写此书受商务印书馆邀约,最初书名定为《宋元戏曲史》。书成后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连载,后又出版单行本,二者俱题为《宋元戏曲史》。然而前面信中还有一句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