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矿地质普查规范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

ID:33594729

大小:330.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2-27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_第1页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_第2页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_第3页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_第4页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149-95银矿地质普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6—03—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银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及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内容。1.2适用范围本规范是银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银矿地质普查工作质量监控和报告验收的依据。2引用标准GB/T13687固体矿产普查总则DZ/T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9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9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

2、规范DZ/T0033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3工作目的任务177对普查区内已发现的银矿点和与银矿有关的物探、化探异常等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对具远景的矿床(体),应探求D+E级储量,提交普查报告,为能否进行详查提供依据。4工作程序按GB/T13687规定,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等程序进行。5工作程度要求5.1在收集和利用已有1:20万、1:5万区调资料的基础上,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质特征,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对与银矿成矿有关的地层、岩石、构造的调研应有所侧重。5.2大致查明区内矿

3、体的分布特征、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根据氧化程度,银矿石的自然类型分为原生矿石、混合矿石、氧化矿石三种;银多金属硫化矿石可采用一种与银关系最密切的金属矿物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银(金)矿的硫化矿石采用银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5.3研究和对比矿石的可选(冶)性能,作出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的初步评价。5.4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应大致了解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5.5对主要矿体进行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根据矿体规模,在1~3条主剖面上初步了解(矿体)深部特征,大致

4、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探求D+E级储量(参见附录A)。5.6普查阶段主要探求E级储量,但要选择主要地段局部加密工程验证其可靠程度,并在验证地段计算D级储量。大、中型矿床的D级储量一般应分别占D+E级储量的20%~10%。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小型矿床的D级储量为5~10%。5.7普查阶段应进行概略的矿床技术经济评价。6工作质量要求1776.1测量工作6.1.1对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普查矿区,应按DZ/T0091中有关规定进行测量工作,尚未肯定工业价值前景的普查矿点可用半仪器法进行测量工作。6.1.2普查阶段一般不进行正规

5、的地形测量。6.2地质填图6.2.1区域地质图6.2.1.1在已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工作时,应充分利用已获资料修编区域地质图,其范围应包括普查矿区所在基本成矿单元,重点反映银矿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5万~1:10万。6.2.1.2在仅有少量小比例尺区域地质、物探、化探和矿产勘查资料的地区工作时,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有效技术方法填制区域地质(简)图,并充分利用遥感资料。6.2.2矿区地质(简)图6.2.2.1银矿体较多且分布面积较大,须分段勘查的矿区也应填制矿区地质(简)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

6、1:10000。6.2.2.2填图前或填图中应测制地质剖面,大致建立地层层序。对矿区构造、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进行初步研究,大致查明与银矿成矿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以及银矿体和矿化带的分布特征。6.2.3矿床(体)地质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0~1:2000,特殊情况酌情放大或缩小。填图工作应大致查明矿床内地层,岩石、构造和地表矿体的形态、产状,分布以及围岩蚀变,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矿床氧化带的分布和特征。6.3物探和化探工作根据普查工作实际需要布置物探和化探工作(含测井工作),其工作精度要求按现行规范、规程要求执行。

7、6.4探矿工程6.4.1地表探矿工程6.4.1.1地表探矿工程包括探槽、浅井和浅钻,用以揭露矿体和验证有远景的物探和化探异常、重要地质界线和构造线。系统控制矿体的地表工程应比同级网度深部工程的间距加密一倍。必要时可用沿脉探槽追索矿体的连续性。1776.4.1.2对查明矿体作用大的老窿应作适度清理,并进行地质编录。6.4.2钻探工作6.4.2.1探求E级储量的矿体,至少应有1条含两个以上见矿工程(含钻孔)的剖面控制;探求D级储量的块段,至少有2条各含两个以上见矿工程(含钻孔)的剖面控制。6.4.2.2钻孔质量要求认真测定顶

8、角和方位角,作好孔深验证、简易水文观测、钻孔原始记录及封孔工作,其质量要求按有关规程执行。厚大矿体(层)内部回次采取率连续5m低于80%的部分,其平均采取率不得低于65%,矿层(体)平均采取率不得低于80%。钻孔见矿位置偏离勘探线距离不得超过C级基本网度的1/4。6.4.3坑探工程普查阶段的坑探工程可根据地质工作实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