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别了,武器》 的叙事艺术

《 永别了,武器》 的叙事艺术

ID:33594862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7

《 永别了,武器》 的叙事艺术_第1页
《 永别了,武器》 的叙事艺术_第2页
《 永别了,武器》 的叙事艺术_第3页
《 永别了,武器》 的叙事艺术_第4页
《 永别了,武器》 的叙事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 永别了,武器》 的叙事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永别了,武器》的叙事艺术董卫峰2009级中文与传媒专业摘要: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以他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箱完美的叙事艺术,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影响一时.195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为由,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海明威叙事艺术的最高评价.这种叙事美学在其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本文试图从视角、讽刺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和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永别了,武器》的叙事美学。Abstrct:AmericanwriterHemingway15famousforthelanguagestyl

2、eandtheperfectnarrativeartwhich15characteristicbyhim,establishesanewschoolinAmericanandevenintheworldhistoryofliterature,affectsforawhile.In1954,theSwedenimperialfamilyacademyofsciencetake"wasskilledinthemodemnarrativeartas"areason,awardedHemingwaytheNobelprizeinlitera

3、ture,thiswastotheHemingwaynarrativearthighestappraisal.Thiskindofnarrativeestheticsobtainedmostperfectmanifestinginhisnovel“AFarewelltoArms”.Thisarticleattemptsfromtheangleofview,thesatireandthesymbolictechniqueutilizationandthelanguagestyleand50onseveralaspectselabora

4、ted,“AFarewelltoArmsrealtors”,narrativeesthetics.关键词:叙事艺术;视角;讽刺和象征;语言风格Keywords:Narrativeart;Angleofview;satireandsymbol;Languagestyle《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海明威的叙事艺术在这部作品中几乎都有体现,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叙述者小于人物的视角。视角是叙述展开中第一个碰到并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实质就是发生的事件由谁看、如何看,即叙述者与他所讲的故事之间的关系。法国杰拉尔旧奈热曾对

5、叙述做了分类:一、时况类;二、语式类;三、人称。其中语式类就是观察事物或行为的不同观察点,观察点(角度和人物)不同,所观察到的人物和事件及其过程是不一样的,因而其叙述语式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关于叙述表现的方法(形式和程度)。法国结构主义者托多罗夫把这种观察故事的方式称为“叙述语态”,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叙述”,托多罗夫用“叙述者大于人物”的公式来象征。叙述者知道的事比人物知道的要多,或者准确的说,他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要多,既能看见人物的外部言行,也能知晓人物的内部心理,即全知性叙述,叙述者基本上游离与情

6、节之外。这时作家、叙述者、观察者三者合一,小说是作家创作的或说是编造的也无不可,因为作家知道一切人物、一切故事,是具有特权性质的。第二类是叙述者等于人物。叙述者只说出某个人物所知道的,这时叙述者以一角色进入小说,介入情节,此角色的心理意识可自我呈现,即小说的叙述者是作品当中的人物之一,他(她)可以述说自己的内心感受,但他(她)不是全知的。第三类是叙述者小于人物。叙述者说出来的要少于人物知道的,这便是“客观式”的叙述,只能看见人物的外部言行而无从知道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这三种视角来衡量《永别了,武器》10,可以发现它运用的是第三类即叙述

7、者小于人物这一种。作者虽然采用第一人称,但却退居二旁,冷静客观地叙事状物。如小说第九章的末尾:我感觉上面有什么东西滴下来,起初滴得很慢,很有规律,接着滴滴嗒嗒地变成一条溪流。黑暗中我看不见从我头顶上的帆布淌下来的血到底是哪里流出来的。我竭力想向一边挪动,这样血就不会淌到我的身上。……过了一会儿从上面担架上淌下来的溪流变小了,又开始一点一点地滴了。我听到并感觉到担架上的那个人在翻动想躺得舒服些的时候,我头顶上的帆布在动。“他怎么了?”英国人回转头来大声叫道。“咱们差不多己经到山顶了。”“我想他已经死了。”我说。、血滴得很慢,就像太阳下

8、山后从冰柱上滴下来的水一样。作者以一种异常冷静客观的笔调描绘了担架上的伤员从流血到死亡的全过程,而且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但在这里我们没有见到其它第一人称小说常见的“我”的情感体验和变化。没有见到“我”对伤员流血和死亡的恐惧、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