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论理筋》doc版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

ID:33602032

大小:126.00 K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2-27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_第1页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_第2页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_第3页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_第4页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两传论理筋》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练功中关于人体微细结构的一些体会与应用--林两传医师林老师的文章是心法的文章,在针推这块领域的同道,我想会很喜爱。老师之手法又轻、又慢,往往是病人在不知觉中已完成手法调整。本文谈的是如何用手感来听,是林老师最新之文,同道请慢慢观看。练功中关于人体微细结构的一些体会与应用林两传医师本文曾在黄庭会刊发表小时候跟着父亲练了两年空手道,差不多到了黑带。国中时还是跳绳代表队,因此练就了还算敏捷的身手。但因为从来没有打过架,所以不知小时候练的工夫到底有没有用。当了伤科医生后,可能是因为父亲的余荫和自己比较会吹牛吧(一个很会算命的朋友铁口直断说我是靠嘴巴吃饭的),生意大好,才没几年一个晚上要看六十到百人,当

2、然一下子就把身体做坏了。当病人跟我抱怨痛的时候,其实我很想告诉他们,医生比你痛多了。由于身体越来越不好,就想到该锻鍊自己的身体了。因着小时的家庭背景,第一个想到的当然还是练拳。当时伤科知识的渐增,知道瞬间暴力的活动,对于身体会造成的伤害,因此就放弃了从小就看多也习惯了的外家拳,而选择了练内家拳。 我跟每个想要入门的人一样,都经历了一段辛苦的择师过程。我觉得老天特别厚爱我,给了我一个无与伦比的伤科师父后,又赐给我一个神奇的功夫师父。于是我开始练杨氏熊门太极拳和张镜影先生传下的华陀五禽之戏。 经过长久的练习,体会到内家拳没有多年的涵养,肯定是用处不大的。76一般我们肢体所做的每个动作,都有一个目的

3、,因这这个目的,大脑小脑设定运动计划,下达命令由肌肉完成。在这种命令之下,肌肉会以最短而直接的方式去完成,且使用最少的肌肉。如果这些动作反覆的进行着,如同一些劳力工作者,时间久了,相关的肌肉会处在某种程度的挛缩状态,于是结构开始轻微变形,筋膜绷紧起皱折阻塞变硬,气液的流通便大受影响,小者局部的活动受影响,产生酸麻胀痛等现象,大者影响内脏功能,或造成心理情志的异常,损害整体健康。而外家拳的使用肌肉形态和一般的劳力工作是雷同的。内家拳却正好可以改善这种肌肉使用状况所造成的问题。 初练功时,师父教导的是,把以前的动作习惯抛弃,学习一种全新的身体运作方式。练习中所有的动作都完全不能用力,必须全然放松。

4、一开始这种抽象概念是很难体会的。但随着功法(太极拳和五禽戏)的操演,在师父持续的纠正中,不断的提醒这里没有松,那里没有松,这里用力了,那里用力了,点点滴滴累积了对身体的感受。逐渐明白师父所说的“听”,听劲走到那里,听气的流动。才发现这和我调骨时的用手看见骨头,是很类似的一种感受,都是放弃自身的主观、意图,去顺随感受,只是练功和治病感受的主体有别而已。 几年以后,才开始明白内家拳在身体上的作用和意涵。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平时的动作劳动,都是把身体当作机器在使用,只要机器能发挥功能,没有障碍,是不会去注意机器活动中的各种状态。而内家拳的练习,是让我们既使用机器去完成目的的同时,也要注意着机器运作的各

5、种细节。注意力同时注视这主体和客体。76一般我们的动作,主要都是由屈肌收缩,以最短的距离去完成动作,因为专注在目的的完成,基本上被使用到的整个系统的屈肌及伸肌都会处在收缩的状态,屈肌的收缩会远高于伸肌。而练内家功法肌肉的运用状态正好相反,在每个动作中,被使用的系统,其所有的肌肉都是要保持在相同收缩张力之下的。因此必须要能感受全身每条肌肉的张力。肌肉张力是由其上的肌梭及肌腱上的张力感受器而来的。这些受器感受的张力传入中枢后,会被分析解读做为一种本体觉,而成为身体行动及肢体运用的根本,然后配合大脑下达的动作命令,使用肌肉,全身协调妥当完成动作。其中本体觉虽然一直在运作着,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感

6、觉”(视听嗅触寒热等),并未包含在其中,甚至很多人是完全感受不到的。除非是肢体结构有了将会出现的伤害,而它发出了警告讯息,譬如说肌肉要被拉伤了,肌腱韧带要被撕裂了。这种对于本体的觉受,觉知身体各部份的位置及张力状态,是要训练才能感受到的。我们的大脑对于各种输入的讯息,是经过筛选的,并非每种讯息都会受到关注,我们只会注意与生命安全有关的或是我们感兴趣的。因此象是舌头的位置,讲话时肚子的用力处及及手臂的挥舞,走路时头部的位置,这些都是平时我们不会去注意的。但练内家功法时,则要求每个动作,都要清楚的看见、观照到身体的每个细节,务必要每部份的伸屈肌都处在近乎等张力的状态,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对于全身

7、有一种透明澄澈的掌握感。而能够掌握这种感觉,是要有师父在旁边,不断提醒你,那里没有松,那里用力了,才能逐渐打破原有身体的使用习惯。这种听身体活动动态的能力,是要花很多时间去练习,养成,固定的。因为我们大脑通常把这种本体觉受忽略了,现在要重新找出来,需要很多练习,抛弃固有习惯静心感受,才能逐渐掌握,就道家术语来说,是练习一种“动中定”,有定才能从成千上万的感觉讯息中,找出本体觉。而且大脑因为从不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