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游仙诗鉴赏教案

悼亡游仙诗鉴赏教案

ID:33603284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7

悼亡游仙诗鉴赏教案_第1页
悼亡游仙诗鉴赏教案_第2页
悼亡游仙诗鉴赏教案_第3页
悼亡游仙诗鉴赏教案_第4页
悼亡游仙诗鉴赏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悼亡游仙诗鉴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悼亡游仙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2、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一.导入新课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二、深情缱绻悼亡诗⒈悼亡诗溯源提起“悼亡”,就不能不说《诗经》中的《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此诗为我国

2、悼亡诗之祖,主要写妻子死后,丈夫看到她亲手缝制的衣裳时伤感的心情。自此之后,将悼亡诗推向高峰的是西晋文学家潘岳,他的《悼亡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而且由于其影响深远,从此“悼亡”两字不再是悼念死者的泛称,而成了悼念亡妻的特指。潘岳的《悼亡诗》是为其妻杨氏而作,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十二岁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父亲杨肇,杨肇很喜欢这个聪颖过人的美少年,便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长大成婚后,夫妇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公元二九八年即晋惠帝元康八年的冬天去世,当时不到五十岁。《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传诵最广的是第一首: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

3、重壤永幽隔。私情谁克让,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巢来,晨留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这首诗共二十六句,写送葬回来的感受,沉哀入骨,苦不胜辞,写出了诗人对亡妻的无限深情,读来真切动人。前八句,先用四句交代妻子去世已经三个月,如今已下葬入土(按照古代葬礼,死后“三月而葬”),接着四句写自己的痛苦不被人理解,在此情况下还不如去朝廷供职。后一部分所写,时间上相衔接,空间由室外转向室内,以下八句,语淡情浓,是

4、全诗最精彩的笔墨。诗人步步走近,先见到了庐舍,继而走进了家门,"望庐"、"入室",无不见物思人想到与妻子共同经历的生活,这种物在人亡的景象,不难想像使作者在感情上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妻子似乎在存亡之间,想象中的形影不断在眼前出现,但又无法捕捉到,因而产生了犹愁疑惧的复杂心情。当诗人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痛定思痛,就不能不接受冷酷无情的现实:自己已经与妻子阴阳永隔,人世间只有自己孤单一人了,就像那些飞向树林的鸟儿,原来成双成对一起栖息,有一天只剩下了一只;又像水中游动的比目鱼,并排游到半路分开了。结尾六句,荡开笔墨,由室内写到室外,从现在写到将来,诗人意识到了时间的流逝,但又强烈地意识到

5、这并不能冲淡他的哀思。由自己又想到了庄子,庄子的妻子死去了,他的朋友惠施来吊丧,只见庄子敲打着瓦质的乐器,唱着歌,并不伤悲。作者希望自己能象庄子那样达观,自己的哀伤有朝一日会淡薄下去。用平易的语言来表现深沉的哀痛,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对亡妻的深情流动在这些清浅的句子之间,不作层波叠浪,却涓涓长流,绵绵不绝。⒉悼亡诗常见内容⑴写悼念亡妻深情的,文学史上有两篇词堪称“悼亡词双璧”。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6、。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转瞬十年,过去的美好的情景当然是“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呢?因为它真实。苏妻王弗逝世这十年间,苏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是悲凉的。到密州后,又逢凶年,生活上到了以食桤菊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即王弗堂妹)及儿子均在身边,哪能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总记挂在心间呢?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因此这里的“不思量,自难忘”是真实而又自然的。其二是宋人贺铸的《鹧鸪天》写出贫贱夫妻患难与共的感情。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

7、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首词的“同来何事不同归”一问,也问得十分奇怪——贺妻又何尝愿意先词人而去呢?这实际上是文学往往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贺铸与他的妻子赵氏夫人伉丽情深,贫贱相守,赵氏夫人对丈夫十分体贴。不幸的是赵氏夫人在贺铸不支五十岁时即病逝于苏州。若干年后,作者再到苏州,重过阊门,睹物伤情,老泪横流写了这首悼亡之词。上片通过重游故地,触景生悲,抒发中年丧偶之痛。下片抚今思昔,表达了对死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