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ID:33606067

大小:837.2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27

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_第1页
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_第2页
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_第3页
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_第4页
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4期华南地质与矿产Vol.28,No.42012第28年卷第12月4期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ofSouthChinaDec.,2012文章编号:1007-3701(2012)04-277-13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1211111徐德明,蔺志永,龙文国,张鲲,王磊,周岱,黄皓(1.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2.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摘要:介绍了钦杭结合带与成矿带的提出过程及其基本特征,以及有关华南大地构造和华夏古陆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重新认定华夏古陆的基础上建立扬子与华夏古陆碰撞拼接模式,随之

2、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钦杭结合带与成矿带,这是华南大地构造研究的重要转折,对华南大地构造和区域成矿的研究有着重要贡献。钦杭成矿带不仅在华南大地构造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探讨全球Grenville造山、Rodinia超大陆裂解、新元古代成矿爆发等也有重要意义。目前已从岩石组合、构造特征、地球物理信息、成矿作用等方面对钦杭成矿带进行了论证。但毕竟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不长,还有许多基础地质和区域成矿问题尚无定论,为此提出了若干值得关注并可望在近期取得突破的问题。关键词:钦杭结合带与成矿带;华南大地构造;华夏古陆;研究历史;进展中图分类法:P56;P612文献标识码:A钦杭成矿带蜿

3、蜒穿越于华南地区中南部,在大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以期为钦杭成地构造上属于扬子与华夏两个古陆块于新元古代矿带相关地质问题的研究及地质矿产调查提供借碰撞拼接所形成的板块结合带。该成矿带南西起自鉴和指导。广西钦洲湾,经湘东和赣中,往北东延伸至浙江杭州湾,总体呈NE向反S状弧形展布,全长约20001钦杭结合带与成矿带的提出km,宽100~300km。以往通常将钦杭成矿带作为华南成矿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钦杭结合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钦杭一线不仅是扬子与华夏陆代初。当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水涛主持块的碰撞拼接带,而且也是华南地区一

4、条重要且独的科研团队在江山—绍兴断裂带及其两侧开展了具特色的铜金和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尤其是带内金长期的野外专题调研,获得一批重要的基底年代学铜铅锌铁等紧缺矿产资源找矿前景良好。鉴于找矿数据,确认绍兴—江山断裂带原岩建造为晋宁早期勘查的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9年底将该成大洋底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及类复理式沉积,断矿带纳入全国重点成矿区带,并于2010年全面启裂带两侧为晋宁早期的岛弧和古陆,并发现断裂带动了该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掀起了新一轮有两侧大陆壳对冲变形结构及断裂带内部高度压缩的关华南大地构造、区域成矿特征研究的热潮。本文紧闭扇形褶皱。据此,水涛等认为江南古陆与华夏古介

5、绍了钦杭成矿带的认知过程和研究历史,并对其陆之间曾为浩海分隔,由于两大古陆的相向漂移运动和对接碰撞导致大洋壳向北侧岛弧带消减,同时也为南侧古陆壳超叠,遂于1984~1987年间相继收稿日期:2012-8-20;修回日期:2012-9-11.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在《科学通报》及《中国科学》上发表了“绍兴—江山(1212011085405,1212011085416)资助.古陆对接带”、“中国东南大陆基底构造格局”、“中作者简介:徐德明(1964—),研究员,主要从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1-3]及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E-mail:yc502xdm@yahoo

6、.com.cn.国东南边缘古基底构造演化”等系列论文,首次278华南地质与矿产2012年提出江南古陆和华夏古陆碰撞对接的构想,从而奠主要是南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等构造体系的[17]定了华南扬子与华夏陆块碰撞拼接模式的基础。复合地区;王鸿祯则认为扬子地台东南直到浙闽[4]随后,史明魁等在“湘桂粤赣地区有色金属隐沿海和雷州半岛,都属于不同阶段的大陆边缘区。伏矿床综合预测”研究中,注意到两侧基底结构、地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引质及地球物理、深部构造特征的差异,最先提出钦入,国内学者亦开始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来研究华南[18]州—绍兴一线是分割扬子与华夏古板块的界线。继大

7、地构造问题。李春昱最早勾画了中国板块构造[5-7]之,杨明桂等对该结合带地质构造演化、区域成的基本轮廓,将华南划属扬子地块,包括西部的扬矿特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明确提出“钦州湾子地台,中部的江南古陆和东南部的冒地槽。郭令[19]至杭州湾为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简智等则最先提出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沟-弧-称钦杭结合带)”,同时指出它也是中国东南部一条盆”模式,认为扬子地块东南缘为不同世代的岛弧最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并正式命之为“钦杭成褶皱系,华南东部陆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