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四十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四十

ID:33606959

大小:6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7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四十_第1页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四十_第2页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四十_第3页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四十_第4页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四十_第5页
资源描述: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四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第四品不放逸第四十(索达吉堪布讲)第四十节课思考题348、对上师等严厉对境生起多少刹那的恶心,就要堕入地狱多少大劫,此中所说的“刹那”是指时际刹那还是成事刹那?请说明二者的差别。349、有些人认为:“若对上师三宝生起一刹那的恶心,就要堕入地狱一个大劫,那等一个大劫过后,我还可以重获人身,那时再修持也来得及。”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50、名词解释:顺现法受业  顺后受业  顺次生受业351、众生堕入恶趣后,由于不断因烦恼造业,势必愈陷愈深,永无解脱的希望。这样一来,是否与佛经中所说的‘一切众

2、生皆能成佛’相违?为什么?352、现在许多人认为因果不存在,理由就是:有些坏人造恶业,但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好;有些好人造善业,但工作家庭等越来越糟糕。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353、自己对自己最大的欺惑是什么?请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明这个问题。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正在讲没有认真修学就会堕入恶趣的道理,对此,寂天菩萨是通过教证和理证来宣说的。昨天已经讲了教证的依据,也就是根据《杂

3、阿含经》等有关经典的比喻,说明获得人身是极为难得。今天通过理证来说明我们最好不要堕入恶趣,否则从中解脱是相当困难的。癸二、理证之依据: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不仅用教证能说明堕入恶趣后不得解脱,凭我们的智慧推理也可以说明,堕入恶趣非常容易,从中解脱相当困难。比如我们活在人间的时候,有意或无意当中造罪并不需要漫长的时间,有时候对特别严厉的对境,如诸佛菩萨、金刚上师、阿罗汉等生起了多少刹那(指时际刹那[1])的恶心,就要堕入地狱感受多少大劫的痛苦。当然,有些造业的时间是指成事刹那[2],比如杀父亲

4、、杀母亲、杀阿罗汉、毁坏佛塔、摧毁三宝所依等等,这样的罪业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包括在成事刹那间当中。造这些恶业将堕入无间地狱,无间地狱的寿命是一个中劫[3],学过《俱舍论》的人都清楚,这种时间的量,并不是按照人间现在的年龄来推算的。然而,我们经常会造这些罪业,比如对殊胜的对境起恶念、嗔恨心、邪见等,造这样的罪业不是特别困难,而是相当的容易。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每个人在漫无边际的轮回中造过多少罪业?自己也可以想一想。虽然很多人可能想不起来,但仅仅是今生,有些人三四十岁了,有些人七八十岁了,你们好好地回忆一下,从呱呱落地

5、到现在,这期间你杀害了多少众生?相续中生起了多少恶念?口里说过多少中伤别人的恶语?既然一刹那间的罪业都有如是的严重,那我们无始劫来到现在所造的罪业若积累起来的话,肯定比山王还高、比大海还深,将来得不到善趣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要知道,所谓的因果,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极其细微的因果只有十地菩萨或者佛陀才能了知。当然,粗大的因果,很多人也比较清楚,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杀生就会堕恶趣,供养布施将获善趣人天,这样简单的因果概念,凡是学过的道友都应该明白。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所造的罪业全部积累在阿赖耶上面,一点也没有

6、耗尽,这样的业力会不会现前呢?一定要现前的。既然如此,大家不妨想一想:一刹那间的罪业都那么严重,那无数劫来自相续中有多少随眠烦恼和种子习气?各位不得不关心一下。前段时间我也讲了,阿底峡尊者对因果非常重视,你们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信因果还是不信因果,反正世间的规律就是这样,如果违越了这个标准线,任何人将来都要亲自感受它的惩罚。所以我们现在自由自在的时候,每个人应该经常想:我相续中肯定积累了很多很多罪业,这些罪业若没有清净就死了,来世必定不堪设想。很多高僧大德和传承上师们都要求,在活着的时候一定要精进忏悔。因此,我希

7、望你们对想得起、想不起的所有罪业,依靠金刚萨埵的窍诀来励力忏悔,最好在临死之前有一点把握。同时,在今后的生涯中,自己心里面应该立一种誓言:以前我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随便造恶业,这种行为非常愚痴,以后千万不能这样了,宁可饿死冻死,我也决不像以前那样造罪!当然,你们有些人可能不相信因果,有些人虽然信一点,但是信的程度并不深,尤其是某些在家人,如果问他:“你学佛没有?”“我已经学了。”“皈依了没有?”“皈依了。”“你信不信因果?”“我相信。”但实际上,他的信是非常简单的,佛陀不可思议、微妙深奥的因果,他从来也没有研究过、思

8、维过,只是停留在极为粗浅的层次上。因此大家应该“深”信因果,不要“浅”信因果,表面上信一信因果,认为做坏事不太好、做好事比较好,这一点没学过佛、不信宗教的人也基本上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口头上人人都会说,故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要学得深一点,不要太浅了,这样不管学习哪一部论典,都会有一定的收获。最近我发现有些知识分子认为《入菩萨行论》比较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