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机材料

新型无机材料

ID:33617131

大小:1021.67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2-27

新型无机材料_第1页
新型无机材料_第2页
新型无机材料_第3页
新型无机材料_第4页
新型无机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无机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21世纪科学版化学专著系列新型无机材料郑昌琼冉均国主编北京内容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当今国内外重要的新型无机材料的概况和几个重要的发展前景;扼要介绍了新型无机材料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重点介绍了新型无机材料的制备原理、制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型无机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展望了各类新型无机材料的发展前景。全书共分为四篇18章:第一篇,绪论;第二篇,低维材料;第三篇,高技术陶瓷;第四篇,无机生物医学材料。全书取材丰富,既注意基础知识、概念,又重视实际工艺与应用,并注意吸收当今新

2、型无机材料的最新成就。撰写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量图表对现有的新型无机材料进行较全面的概括和反映。本书可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产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非材料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新型无机材料/郑昌琼,冉均国主编畅—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世纪科学版化学专著系列)ISBN7唱03唱010306唱8Ⅰ畅新⋯Ⅱ畅①郑⋯②冉⋯Ⅲ畅无机材料Ⅳ畅TB32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018821号责任编辑:胡华强卢秀

3、娟杨震/责任校对:宋玲玲责任印制:安春生/封面设计:王浩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ww.sciencep.com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倡2003年1月第一版开本:B5(720×1000)2003年1月第一次印刷印张:39印数:1—3000字数:744000定价:70畅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新欣枛)前言无机非金属材料(简称无机材料)是人类最先应用的材料。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传统无机材料体系(如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

4、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仍在继续发展。同时,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技术也不断涌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无机材料领域中展现了一个新的领域———新型无机材料。它是以人工合成的高纯原料经特殊的先进工艺制成的材料,与高新技术发展相辅相成。由于它的高性能与多功能,使它在信息、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人预计21世纪将是“第二个石器时代”。新型无机材料与传统无机材料在材料的组成、制备工艺、材料的性能和用途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其结构与性能

5、可以精确地调节与控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型无机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发展异常迅速,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不断出现,形成了新兴的先进无机材料领域和新兴产业。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教学的需要,我们于1991年编写了枟新型无机材料枠讲义,作为无机非金属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1996年,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这次是在原枟新型无机材料枠讲义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吸取了有关教师、科技人员和学生的意见,进行了改写,并新编入了第三篇“高技术陶瓷”。本书特点:(1)将发展最快的新型无机材料———低维

6、材料(超微、纳米粉末、晶须、纤维、薄膜)归并为一篇,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它们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加强了对纳米级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的介绍;(2)无机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它的开发和在医学中的应用展现出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本书将“无机生物医学材料”单独作为一篇;(3)单一材料的性能很难满足实际的要求,因此本书重视材料的交叉复合及复合技术的介绍,以满足各种应用领域对高性能、多功能的需要;(4)发展新材料必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因此,本书除单独编写一章“材料制备的新技术”外,在各篇章中结合

7、材料的制备,尽可能地引入材料制备的新技术;(5)不仅综合归纳了国内外新型无机材料的研究和生产成就,吸取其他有关书籍的内容,而且,特别将作者和所在单位多年从事新型无机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果引入书中。本书由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关教师参加编写。郑昌琼教授、冉均·i·国教授任主编。各章编写分工为:第一章,郑昌琼教授;第二章,李伯刚副教授、冉均国教授;第三章,李大成教授、冉均国教授;第四章,刘恒教授、冉均国教授;第五章,苟立教授、李伯刚副教授、冉均国教授;第六章,冉均国教授、郑昌琼教授(6畅3畅3畅1节);第

8、七章,冉均国教授、郑昌琼教授(7畅6和7畅7节);第八章,冉均国教授;第九章,尹光福教授;第十章,苟立教授;第十一章,周大利教授;第十二章,冉均国教授;第十三章,冉均国教授;第十四章,李伯刚副教授、冉均国教授;第十五章,郑昌琼教授;第十六章,郑昌琼教授;第十七章,郑昌琼教授、尹光福教授;第十八章,郑昌琼教授。四川大学彭少方教授仔细审阅了全部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此外,李大成教授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