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契约理论的中国信贷配给研究

基于契约理论的中国信贷配给研究

ID:33620210

大小:573.87 KB

页数:133页

时间:2019-02-27

基于契约理论的中国信贷配给研究_第1页
基于契约理论的中国信贷配给研究_第2页
基于契约理论的中国信贷配给研究_第3页
基于契约理论的中国信贷配给研究_第4页
基于契约理论的中国信贷配给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契约理论的中国信贷配给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际上通用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从1998年1月1日起,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我国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全面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然而,此前业已表现出的“惜贷”现象开始明显呈1现出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地区缺乏信贷资金投入和区域间信贷资金不合理分布等反映出了我国信贷市场存在一定的市场偏离。1998年至2001年间,我国出现了信贷紧缩,国内存贷款差不断增大,银行在放贷之外尚有大量剩余资金。从各种现象看,此间我国存在信贷配给现象。然而,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信贷也开始扩张

2、,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开始过热,信贷增长过快,国内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虽然研究表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在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和采取事实上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前提下,在累积外汇储备的同2时发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但是流动性过剩的直接表现是经济体系中货币投放量过多,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此国家出台“从紧货币政策”以疏导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而“从紧货币政策”的核心在于“紧信贷”,加大信贷的窗口指导,控制信贷增长,这样外部失衡导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通过压缩国内货币创造加以缓解。3然而,2002年后我国信贷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明显的信贷集中现象,大量中小企业仍然融资难,农村地区依然缺乏信贷投入

3、,某些产业(如农业)仍旧需要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信贷配给现象在我国大量存在。那么这种以“紧信贷”为核心的“从紧货币政策”无疑会加剧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缺乏信贷资金投入的地区和产业将更加萧条或萎缩,特定群体的借款人会受到更加严重的信贷配给。因此如果不及时调整我国信贷投放结构,那么紧缩信贷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均衡发展。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是当前我国信贷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实上我国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不仅仅是信贷市场的总量问题,更重要的是信贷市场资源分配不①详细了解我国“惜贷”现象请参见:齐志鲲(2002)、黄湃(2003)、陈建南(2003)、张卫国、谭爱民和陈学梅(2

4、004)、肖海霞(2005)、杨明(2005)、陈维进和王璀(2005)、吕宝军和王丽(2005)等。对我国期间“惜贷”现象存在几种不同的解释,例如齐志鲲认为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的风险厌恶行为与信贷市场中存在的严重不对称信息,而肖海霞认为由于不良资产压力而派生的不良贷款“问责制”以及信贷人员责任终身追究是主要原因。2参见:张明.流动性过剩的测量、根源与风险涵义[J].世界经济,2007(11):44-55。③信贷集中主要表现为信贷资源在行业、所有制、期限、区域等方面的不均衡分布,本文认为信贷过度集中会加剧部分企业的信贷配给。详细了解我国信贷集中现象请参见: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中

5、心支行课题组(2000)、杨庆和(2001)、孙晨光(2002)、人民银行巢湖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02)、王志华(2003)和陈国立(2006)等。1协调导致的结构性问题。在特定的信贷总量下,信贷资源分配得越不协调,就表明部分企业受到的信贷配给会越明显。当前我国信贷资源分配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在信贷过度集中,具体来说即为: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和部分大型企业的过度借贷;信贷的地域集中,导致部分相对落后地区缺乏信贷投入,例如中西部农村地区;信贷的行业集中,部分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产业发展落后,得不到信贷资源,例如农产业。那么我国是否存在信贷配给?银行对哪些群体的企业进行配给?为什

6、么对这些企业进行配给?我国信贷配给表现出哪些具体特征?这些问题对于认识我国信贷投放结构的特征以及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十分重要。本文写作的目的是基于西方信贷配给理论,结合我国的现实特征,对我国转型时期的信贷配给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实证分析来考察我国是否存在信贷配给(特别是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以及信贷配给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通过运用西方信贷配给的理论模型,以及对相关理论模型进行扩展来考察我国信贷配给的内在机制和具体特征。对我国信贷配给的分析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仅在微观上有助于对我国信贷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形成更进一步的认识,有助于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我国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

7、。同时鉴于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传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我国转型时期信贷配给的分析也有助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货币传导机制的信贷配给渠道作为市场欠发达国家的主要传导渠道,因信息非均衡问题的存在致使其有效性难以发挥。在探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同时,深刻认识信贷配给理论,细致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理顺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配给渠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最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贷配给就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一种手段。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货币政策手段,而货币政策又主要是指信贷货币政策。当前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