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

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

ID:33620591

大小:101.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7

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_第1页
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_第2页
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_第3页
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_第4页
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包含: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一、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具体在写作时时,时常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

2、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和说服力,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5、

3、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关于表达方式“描写”的几点补充: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分,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行动(动作)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环境描写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

4、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其作用是: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⑥渲染气氛。另外,从描写的角度看,除直接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正面描写)外,还可进行侧面描写,即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基本作用是烘托,使描写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如《童区寄传》结尾写刺史及乡之行劫缚者的反应,都是为了烘托区寄机智勇敢的精神。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

5、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二、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 概念说明例句赏析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感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竟无语凝噎。上片除“念去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友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

6、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①辛词除了作者回忆43年前南下的经历外,全是用事。“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

7、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只抒离情的象征义老调。想象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