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

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

ID:33624038

大小:61.5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7

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_第1页
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_第2页
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_第3页
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_第4页
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彭石玉张清清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MTI中心摘要:目的论诞生于20世纪70到80年代,它为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突破了传统的翻译研究等值观。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冃的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译者的翻译行为与策略。文章以目的论的三个原则为关照,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分析美国作家霍桑的成名作《红字》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的特色,从词汇、修辞和句子的翻译分析比较两位译者的决策,说明两位译者的译文都符合目的论的三原则。关键词:《红字》;目的论;译者决策;作者简介:彭石玉(1967-),男,湖南蓝山

2、人,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比较文学。作者简介:张清清(1991-),女,贵州安顺人,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17-05-07基金:全国外语教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B-2014-011)Received:2017-05-07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流派小说家霍桑的成名作TheScarletLetter于1850年出版。该作品讲述了一个通奸、复仇和救赎的故事。作者将严肃的道徳主题与历史内容相结合,在作品中用略带神秘色彩的笔触描述环境,细致入微地窥探人物内心的善与

3、恶。作品自诞牛就引起评论家及学者的关注,其深邃思想、独特的写作手法吸引了广泛读者群。该作品于1930年代译介到中国,最早的译本是伍光建的选译本《红字记》(1934年),至今,己有几十个汉译本。基于CNKI网站及相关书籍,1980年代前,对该作品以译介为主,之后大量涌现文学评论和重译本。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1)主题探讨,(2)创作评论,(3)比较研究,⑷汉译本比较,(5)人物剖析;但从“目的论”视角进行译本比较的文章少见。一目的论及其三原则(一)目的论德国目的论翻译理论开创人物是莱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文本类型及文本功能。弗米尔是赖斯的学

4、生,他做口译实践也从事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在功能语言学翻译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目的论”。弗米尔认为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解决翻译中遇到一切问题,他认为翻译(包括口译)是一种转换,也是一种人类行为,根据行为理论,弗米尔将人类行为定义为一种发牛在特定情况中有意图、有目的的行为。(-)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人际间的互动,是一种交流、跨文化及文本处理行为。译者的翻译受到三个原则的影响:(1)目的原则(skoposrule),弗米尔对其解释为:任何一个文木的产牛都有一个目的,该文木为这个目的服务。因此目的原则表述如下:以一种方式翻译、口译

5、、说或写,以让你的文本/翻译在一种形势屮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屮,想使用该文本的人以一种想让其发挥功能的方式使用它。……对于某个翻译任务的目的而言,译者需要采取“意译”或“忠诚”的翻译策略,或者在这两个极端中进行妥协,这取决于翻译需要的目的。[1]29(2)连贯原则(coherencerule),目标语文本要让读者明白其意思,在交流的情形和接受它的文化背景中有意义,符合“文内连贯”(intratextualcoherence)的标准。翻译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可接受的,要与接受者所处的情形相连贯,即译文的内部要与译入语文化之间保持连贯。(3)忠实原

6、则(fidelityrule),翻译的信息来源是之前的信息,译文与对应的源语文木之间是“互文连贯”关系,也可称为“忠实”。在遵循目的原则的情况下,重要的一点就是互文连贯应该存在于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其形式取决于译者对源语文本的翻译目的的解读。一种可能的互文连贯应该是对原作的最大的忠实的模仿。[1]32二目的原则关照下的译者抉择(一)侍桁的《红字》译本及其翻译目的文章所选的侍桁译本是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修订版本,译者未译原文题为“海关”的序言,洪怡为其添加了“译本序”。该译本最早诞生于1940年代,是中国最早的《红字》译本。侍桁(1908-

7、1987),我国现代文学翻译家。对于“海关”不译,他在1954年岀版的《红字》的前言中表明,原著故事完整,这部分篇幅长,但其记事与霍桑私人生活有关,对读者没意义。我国建国十七年期间,外国文学翻译重点译介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英美文学作品的译介增进人民对英美文化的了解。美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出现了小说“独占鳌头”的现象:在所出版的215种译作中,小说占了136种。这些译介的作品中就包括霍桑的作品,侍桁的翻译目的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让读者了解美国文学。(-)胡允桓的《红字》译本及其翻译目的胡允桓的译木出现在1990年代初,胡允桓(1939-)为这

8、个译木写了一篇题为“血红的字,永恒的光斑”的译本序,介绍了霍桑生平、创作背景、梗概和写作手法等。他将“海关”屮涉及《红字》起源的内容摘译出來。他说:“这次重译是在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