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浅谈高中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ID:33626719

大小:55.6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7

浅谈高中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_第1页
浅谈高中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_第2页
浅谈高中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董亚欧(蠡县中学河北蠡县071400)1.运用史料,以趣引思,培养兴趣高中的材料解析题是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要达到这种能力要求必须经过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绝不能到高三才临阵磨枪,只有从高一这个承上启下的起始年级结网而渔。以兴趣引路,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互为促进,进入良性循环。高一学牛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期、转

2、型期,在能力要求急剧攀升、理性思维显著增强时,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树立信心,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欧洲资木主义工商业的出现》是高一学牛的第一节历史课。它理论性强、难度大,而且枯燥乏味。怎样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今后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不失时机地运用课木所提供的史料。尤其是马克思关于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的论断;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卬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

3、,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学牛感兴趣又充满自豪感的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可是它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为什么?首先我从学牛的兴趣和自豪感入手;中国有哪四大发明?它们是怎样传入欧洲的?接着设问;你怎样理解火药把骑-上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这句话?引导学牛结合课木分析讨论,并由教师分析讲解和归纳。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近代东西方的不同遭遇,对近代西方崛起强大而中国落后挨打的

4、原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我补充了鲁迅在《电的利弊》中一段新颖有趣的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让学生思考;中国四大发明对近代中国有没有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这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通过中西对比,不但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马克思这段话从总体上论证了什么?”这样,使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的升华;既生动有趣又不乏思维深刻性。2.运用史料,动脑动口动

5、手,培养能力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教学上,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同样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口,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在史料教学和训练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外,还必须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兴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

6、法指导,“授之而渔”;并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一把掌握材料解析题的钥匙,从而达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目的。目前,中学生对漫画作品兴趣颇浓,我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漫画等史料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新教材下册《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一节中有一幅“一战后德国、英法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漫画。(如右图)针对漫画,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图中显示英法德和美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分别是怎样?②说明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图中所指的核心问题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找

7、准材料(漫画)的关键词。如吋间关键词:战争吋、战后,空间关键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历史名词:贷款、偿还、赔款,以及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接着审题,有几问,问什么,每一小题又有几个小问。其次,结合所学的知识,将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简单而言,就是“知识冋位”。通过对一战结果、一战对四国产生影响的分析、思考、鉴别,归纳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美国利用战争大发横财,是最人的债权国。核心问题则是德欠英法的战争赔款,英法欠美的战吋

8、贷款。最后,构思作答,进行史论结合的口头或文字评述。通过提岀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但锻炼了学生动脑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根据近年高考材料解析题出现的新趋势,能力要求的力度加大,不但要求表述成文,而且限定字数,对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所以单纯依靠动脑、动口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学生表述成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