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

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

ID:33631643

大小:515.75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2-27

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_第1页
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_第2页
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_第3页
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_第4页
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_第5页
资源描述:

《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大理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理后,时任省委书记李纪恒大理调研提出的重要指示未落实,具体实施部门工作不力(一)在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上还缺乏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抓环境保护工作不平衡、不全面,把工作重心放在洱海保护治理,但对全州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够,投入不足,研究部署抓落实不够。责任单位:州委、州政府,各县市党委、政府,州生态委办公室、州环境保护局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整改目标: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握大局,着眼长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

2、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全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加大全州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全州污染防治、生态—7—保护工作;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永葆大理天蓝、地绿、水净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整改措施:1.抓好规划编制和实施,编制好《大

3、理州生态文明建设标兵规划(2017—2020)》,进一步指导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组织实施;抓好生态示范创建,梳理筛选全州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示范点,打造大理州生态示范精品工程;抓好洱海流域保护治理。推进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七大行动”,把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学治湖、全民治湖融入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及八个子规划的实施;抓好“三清洁”工作。巩固完善长效机制,实现“三清洁”工作常态化;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河长制”、种养业废弃物

4、资源循环利用制度。2.抓好督促考核。一是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树牢红线就是底线的思维,进一步划定和厘清全州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要求,摸清现状,逐步建立起生态保护治理动态监管和预警系统。二是进一步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州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和1个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自然资源衰减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为科学补偿提供依据。—8—3.抓好统筹协调。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工作谋划和推进能力。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指导相关部门和县市研究出台各项规划和政策,认真总结生态文明建

5、设中的经验和不足,及时提出对策措施,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州级各成员单位、各部门协同配合作用,按照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信息沟通,共建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理念、生态道德,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大力弘扬大理“敬畏自然、乐山乐水、淳朴自律”的传统生态价值观,形成生态文明

6、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良好风尚。(二)扎实推进大理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和洱源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实现洱海流域规划全覆盖,做到一张规划图,一张蓝图干到底。责任单位:大理市、洱源县党委、政府整改时限: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目标:推进“多规合一”得到有效运用。整改措施:开展洱海流域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数据库—9—和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管理工作机制梳理工作。完成流域规划体系梳理和村庄规划报批。(三)根据湖泊水环境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化流域国土空间开发

7、格局,科学合理规定城市(镇)开发边界,依法划定并严格执行洱海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与洱海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和生态布局。责任单位:州发展改革委,大理市、洱源县党委、政府整改时限: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目标:2017年底前完成洱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及大理州重点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严控产业项目审批,逐渐建立与洱海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城镇布局。整改措施:开展洱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施好洱海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开展远景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分析城乡发展布局,科学编制各专项

8、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开发边界。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依托特色小镇建设,调整环洱海周边产业结构。根据生态环境承载力,控制游客数量和规模。(四)加快传统农业结构升级,在洱海及入湖河道周边环境敏感区域依法划定禁养区,并对搬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