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ID:33640206

大小:56.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7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1页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2页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临泽县沙河镇西寨小学赵许翠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而又重大的意义。通过研究学习,我知道了所谓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的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由于小学生好胜心强,渴望独立思考得到结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

2、容来创设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答案。如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一上课就让学生观察:拿一个马铃薯放入水槽中,看!马铃薯沉下去了。接着我往水里不断加盐,使盐慢慢溶解在水里,当盐加到一定的时候,看!马铃薯居然慢慢浮起来了。当学生看完这个实验后都对马铃薯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起来感到非常好奇。这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马铃薯为什么会发生沉浮的现象”?顿时,小朋友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个个积极动脑,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立足实践,培养创新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3、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改变物体在水中沉和浮》这课时,让学生了解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后,并要求学生进行3实践活动:有的学生找来两个装娃哈哈的塑料瓶,用透明胶布把口连接起来做成船体,再在两端各钻一个小口并套上一支吸管,一端插入水里,一端露出水面含在口里。想让它沉,就吸出瓶里的空气;想让它浮,则用口吹进气体,使水排出。在这个实践制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当然,创新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增长。所以,突出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经历“探索科学”的过程,比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三、注重想象,

4、启发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是知识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无论是再想象还是创造性想象,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发现和发掘他们的自由想象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例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时,我给他们预备了一些材料,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同学们在对我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想、研究、讨论以后得出实验结论,证明空气占据烧杯的空间。教师把粉笔放在水中冒泡,同学们想到别

5、的物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于是有的同学又捡来砖头,石子等物体,并把他们放入水中看是否有空气。学生在观察——猜想——思考——得出结论这一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总之,培养学生创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阶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大胆创新和构思,让学生们经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认识、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